合肥“火筆畫”等民間藝術將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合肥“火筆畫”等民間藝術將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合肥“火筆畫”等民間藝術將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合肥市文化局日前組織有關專家對該市民間文化藝術進行梳理,確定“火筆畫”以及去年申報的“洋蛇”、“門歌”等3項民間文化藝術作為該市申報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予以上報。
據了解,火筆畫又稱烙畫、燙畫,共有200多個品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安徽火筆畫是江淮地區獨具特色、流傳甚廣、極具群眾基礎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其特征是以“鐵”作筆,以“火”為墨,在木板、竹簧、宣紙、綾綢等不同材料上作畫,透過“火烙”的本色線條盡顯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的藝術魅力;其作品大至數丈,小不足盈尺,建國后遠銷海外。目前已處于瀕危失傳的境地,亟待國家和社會予以搶救和保護。
合肥門歌是安徽土生土長的曲種,源于鳳陽花鼓,是廬劇的前身,也是安徽本土觀眾面較廣的劇種。唱腔的基調是秧歌,表演和伴奏形式均為花鼓小鑼。
洋蛇燈所在區域為肥東縣解集鄉大邵村。現洋蛇燈長度已達104米,在玩龍燈眾多的民間活動中,玩蛇卻只有一個孤本。所以有關專家建議其應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