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漲退竟淘出“開元通寶” 有人撿來售賣
洪水漲退竟淘出“開元通寶” 有人撿來售賣
洪水漲退竟淘出“開元通寶” 有人撿來售賣
惠州市東新橋附近出水大量“古錢幣”,有人撿來售賣,有關部門表示私撿文物違法。
今年5月份以來,受4號、5號和6號臺風影響,流經惠州市區的西枝江、東江水流大漲大落。住在惠州市區西枝江與東江交匯處的市民都知道,幾年前,東新橋千年古碼頭曾有大量文物出水,其中包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錢幣,還有宋瓷、明磚,甚至包括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和石鑿等,由此,此地被譽為惠州的“水下博物館”。如今,洪水過后,此地再現“撿寶人”身影。
民工撿寶
五六十枚“通寶”鑄字多是清代
蔣海正,廣西桂林人,他是東新橋改造工程工地的民工。他不僅見到別人在此地撿寶,他本人也是“撿寶人”之一。
昨日上午,記者聞訊趕往該地采訪時,他告訴記者,當日早晨,天還沒亮就有四、五名中年男子來此地尋寶了。他們撿了幾個小時,大約上午八、九點鐘才離開。
在蔣海正的工棚里,他存有五、六十枚撿來的錢幣。這些錢幣鑄有“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道光通寶”和“光緒通寶”的字樣,歷史最久遠的是一枚“開元通寶”(唐代)。
據蔣海正的一位工友說,他們當中有一半人都在這里多多少少撿到過“古錢幣”。
據蔣海正講,他到此打工已經有半年了,這些東西都是他零星撿來的,平時工作忙,也沒空去撿。
專家鑒定
部分“寶貝”確是文物
在蔣海正所撿的“文物”中,有幾個是比較精巧的,一個是“耳環”、一個是“耳墜”,還有一個是寫有英文字母的近似錢幣的“鐵幣”。“耳墜”和“耳環”已經生銹,但“鐵幣”卻閃閃發亮。“鐵幣”上面鑄有“ONLY FOR AMUSEMENT”(僅供娛樂)字樣和保齡球形圖案。
經蔣海正同意,記者將以上3件東西拿往惠州市博物館讓博物館老專家鄭成文辨認,他反復看后分析說,從“耳墜”和“耳環”做工的精巧程度看,應該是晚清時的飾品,對于研究清代女子生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鐵幣”應該是現代的游戲幣,很可能是附近孩子到江邊玩耍時,掉進水里的。
現場交易
一枚“通寶”要價280元
采訪中,一位正在江邊釣魚的林先生講,8月8日上午,他曾看到有幾個男子在這里“淘金”,他們還真撿了不少,其中有嘉慶通寶、乾隆通寶等,那幾個人還跟人現場交易,每枚要價280元。
“那幾個人很下工夫,其中一個還穿著短褲跳進水里,扒開江邊的碎石塊、垃圾尋找。其中一個男子背了一個背包,撿到后就放進背包里。”另據林先生講,此地發現水下文物的河段大約有500米長,其中以東新橋兩側居多。另據一位拿著照相機拍照的朋友講,他也看到了林先生所說的情況,當時,那些“淘金”者還送給了他一個“嘉慶通寶”的斷幣,斷幣只剩下了“嘉通”二字,而且“嘉”字也剩下了半個。
部門說法
博物館:有權將被撿走的文物收回
昨日下午,記者就東新橋附近發現“撿寶人”一事采訪了惠州市博物館老專家鄭文成。鄭文成說,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對于埋藏于地下、淹沒于水中,尚未開發的文物都屬于國家所有,任何個人不得私自挖掘。每位公民都有保護國家文物的責任和義務。在東新橋附近的“撿寶人”,其行為是違法行為,其所“撿”文物應交歸國家文物管理部門。博物館作為文物保護部門,也有權力和責任制止這種行為,并將被人撿走的文物收回國有。
派出所:若有人撿文物將嚴查嚴打
據了解,西枝江和東江的此段水域歸當地橋東派出所管轄。橋東派出所指導員丁國丞說,他們一直對盜竊國家文物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幾年前,此地出現拾撿國家文物熱潮時,他們就曾沒收了大批文物,并交給了惠州市博物館管理。丁國丞說,如果現在仍有人在此地拾撿國家文物,他們將進行嚴查嚴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