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金佛名家名畫盛況空前
永樂金佛名家名畫盛況空前
永樂金佛名家名畫盛況空前
香港蘇富比2006秋季拍賣會將于10月6日至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此次拍賣陣容強大,推出大約1340件拍品,包括陶器、油畫、當代藝術品以及炫目的珠寶和手表,總估價為1.26億美元,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拍賣盛會。
釋迦牟尼佛像奪人眼球
此次蘇富比拍賣會上,最具壓倒性的拍品是14件明代皇宮制作的鍍金銅像。這些從明代永樂(1403-1424)到宣德(1426-1435)年間的文物,描繪了佛教中諸神的形象,拍賣會上出現的是這一時期最罕見、質量和保存條件最好的收藏品。永樂年間的佛祖釋迦牟尼像是其中最大的一尊佛像,它是永樂年間最重要的金屬佛像雕塑,也是明代早期最有名的青銅雕塑。
永樂年間只有兩尊釋迦牟尼像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一個是此次推出的斯比爾曼收藏品中最有噱頭的藏品,這尊巨大的鍍金青銅釋迦牟尼高72.5厘米,還有一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但是體積要比這尊小一些。
明代罕見白瓷青花
除了皇家的雕塑,明代的瓷器無疑是此次拍賣會的一大看點。此次推出了永樂年間罕見的白瓷青花系列。這些物品曾由歐洲一個貴族家庭收藏,瓶罐上描繪著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美好的6種水果。這批瓷器中,只有一個曾出現在私人收藏品中,一個曾經出現在拍賣會上(1967年,蘇富比倫敦拍賣會)。1967年拍賣的這只瓶罐,而今被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
齊白石人物畫受關注
中國畫專場共推出196件作品,它們來自不同的收藏家,總估價5000萬港幣。其中,國畫大師齊白石的作品備受關注。齊白石的人物畫非常受歡迎,他把來自民間質樸的生活氣息,及發自內心的童心、智慧和幽默感相結合,告訴看畫人一個做人的道理。《畢卓盜酒》就是體現了齊白石復雜的表現手法和內心的寧靜。東晉吏部侍郎畢卓酷愛飲酒,常因此而耽誤公事。一次鄰家酒熟,畢卓偷飲后醉倒于甕旁,這件事曾被傳為笑談。畢卓被解職后,仍然“今朝有酒今朝醉”,還說:“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了足一生”,他最后被酒毀了一生,是一位典型的頹廢派人物。齊白石曾以此典故為畢卓作畫,對其形象賦予了新意,認為他是不肯貪贓枉法,以致無錢買酒,是一位清官廉吏。齊白石在《畢卓盜酒》畫上落款道:“侍郎歸田,囊中無錢,寧肯為盜,不肯傷廉。”這幅畫的估價在80萬港幣到120萬港幣之間。
除了196件拍品外,蘇富比還推出了一個私人收藏專場,60幅作品的估價有2000萬港幣。
《血緣系列》再現拍場
中國當代藝術品在蘇富比春拍中,成績斐然。名家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同志120號》由一位場內買家以約97.92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創下畫家個人的拍賣紀錄。沿襲以往的傳統,此次張曉剛又推出了《血緣系列:大家庭》。和血緣的其它作品將人的面龐夸大不同,《大家庭》描述了兩個嚴肅的人的上半身。這幅作品于上世紀末完成,是血緣系列頂峰之作,估價在880萬港幣到1200萬港幣之間。而旅法華人畫家趙無極的Mai-Septembre無疑也是買家關注的對象,作品估價在700萬到900萬港幣之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