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基建“考古”先行
中國大型基建“考古”先行
中國大型基建“考古”先行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中(衛)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需要通過鹽池縣境內的一段古長城。
在高速公路的設計、建設過程中,寧夏交通部門邀請文物專家多次考察論證,最后按照專家的意見,計劃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一座跨徑長達1.3公里的大橋跨越長城。同時,對長城墻體進行加固保護,以保持長城原貌。
目前,《鹽中高速公路跨越長城遺址的保護方案與技術論證》已經獲得了國家文物局和寧夏文物部門的批復,即將投入建設中。
和鹽中高速公路設計橋梁跨越古長城遺址一樣,中國各地在進行大型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把文物“保護關”,紛紛采用工程建設前請考古部門先考古,工程施工建設請考古專家把關,執行大型工程建設“考古”先行的原則。
在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文物搶救保護行動─三峽文物保護工程中,72家考古單位云集三峽庫區,占中國具備考古資格的文物單位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數千名考古工作者每年挖掘量超過20萬平方米,相當于平常10年的工作量。截至2005年底,地下考古發掘面積達110.7萬平方米,已出土珍貴文物9000余件,一般文物17萬余件。
中國文物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在工程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文物法還規定,凡因進行基本建設所需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費用,都應由工程承包單位承擔。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