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清墳 專家聯名上書暫緩拆珍貴古墓
白云山清墳 專家聯名上書暫緩拆珍貴古墓
白云山清墳 專家聯名上書暫緩拆珍貴古墓
今早,28位專家向廣州市政府遞交呼吁書:建議先對山墳全面摸查,暫緩清拆辛亥革命前的墓穴。
今早,原省博物館副館長王貴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永正等28位專家向廣州市政府遞交一份呼吁書,就白云山管理局擬在一個月內清墳一事,“希望對有價值的古墓和名人墓能手下留情”,并為此提出四點建議。
白云山自古就是名人葬身之所。此前,經過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已發現了“御書閣”、“蘇家山”等極有價值的古墓。“蘇家山”有蘇東坡孫兒宋朝太尉蘇紹基的墓。“御書閣”的發現則掀起了美籍華人的尋根熱。但白云山墓葬眾多,特別民國以后,很多人在上面建墓。目前山上共有墓穴1萬處,這些墳墓魚龍混雜,既有一般的近代山墳,也有宋元明清古墓。
專家們說,眾多古墓中,除31處有幸在前一段時期被專家發現、列入廣州市“內控文物保護單位”外,其余古墓的命運將同一般的近代山墳一樣,面臨清拆的命運。他們在初步調查中,已發現很多宋元明清的古墓和名人墓,如新近發現的清代探花李文田墓等。
今早,遞交呼吁書的專家們認為:古墓、名墓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它留給我們許多古代的實物和信息,對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有很大的作用。古墓、名墓又是海內外華人共同的根,每年清明節,后人要回到祖先墳前,尋根問祖,如果祖墳被鏟掉了,他們會對政府怎么想呢?
呼吁書中說,以前,由于我們搞建設沒有注意文物保護,一些很有價值的文物被連根拔掉。清理白云山近代的雜亂山墳,這是好事,但不應重蹈為了建設而毀掉文物的覆轍。在清理近代山墳的同時,一定要把有價值的古墓、名人墓葬保下來。這次清墳是地毯式的清理,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一批躲過歷次劫難的珍貴古墓,勢必毀于我們手中。
為此,專家們建議市政府做好如下四點:
———發一個文件,對白云山上辛亥革命前的古墓暫緩清拆,先保護起來。
———趕快組織一支專業工作隊伍,對白云山的墳墓進行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建立檔案。
———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甄別,提出處理意見。為節省時間,甄別時,可先甄別照片,再實地勘察。
———對具有統戰意義的現近代墳墓,也應酌情保留。 (記者鐘珮璐、通訊員姚瑞英報道)
山墳太多太亂 威脅市肺安全
對于此次白云山清墳,有關方面解釋:白云山是廣州的“市肺”,也是展示廣州城市形象的窗口,但景區內現存的1萬多座山墳對景觀造成了影響,清明前后,不少市民來到白云山祭祖,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甚至為添新墳而破壞植被、挖掘山體,給游客帶來極大困擾,更嚴重威脅了白云山的安全。
1990年以來,白云山的管理機構按照市政府要求,在景區范圍內分區域、地段對山墳進行清理整治,重點清理主干道兩旁和重要景點四周200米縱深范圍內的山墳。1996年,市政府發布清墳公告,限期三個月遷墳,逾期不遷的按無主墳處理。遷出有主墳和平整無主墳后留下的空地,白云山管理局都立即進行了復綠。僅1996年至2004年,就清理平整山墳約15000穴。目前,景區內主干道兩邊及重要景點四周可視范圍內已基本不見山墳。
據悉,新實施的《白云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第22條規定:“白云山風景名勝區保護范圍內,禁止殯葬和筑墳。現有的墳墓,經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確認沒有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的,應當限期遷出;逾期不遷出的,按無主墳墓處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