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洋畫師郎世寧身價漲千倍
清朝第一洋畫師郎世寧身價漲千倍
清朝第一洋畫師郎世寧身價漲千倍
7月16日是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逝世240年的忌日。這位生于意大利,客死中國,曾經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中國皇帝賞識的“洋畫家”,近來再度引起中國民眾的關注,其繪畫市場價格40年飆升了近千倍。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熱播電視劇《宮廷畫師郎世寧》后,沈陽故宮博物院就舉辦了“清代宮廷繪畫特別展”,特意將郎世寧所繪的稀世珍品《竹蔭西圖》、《松石羚羊圖》等國家一級文物悉數推出,讓公眾欣賞這位融合中西繪畫技法的“西洋畫師第一人”的風采。
延伸閱讀
兩大原因解析天價
郎世寧繪畫歷史雖然長達半個世紀,但傳世作品并不多,《石渠寶笈》記錄的作品僅有四五十件。1959年國慶前夕,政府從一位民主人士手中購入了3件郎世寧繪畫精品。2000年,郎世寧的力作《蘋野鳴秋》以1764.5萬港元高價拍賣成交;2005年5月,郎世寧的另一佳作《秋林群鹿》更是拍出了2149.68萬人民幣的天價。
談到這位“洋畫家”身價迅速飆升的原因,沈陽故宮博物院佟悅研究員分析:一是郎世寧的地位特殊,存世作品少;二是郎世寧的畫確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郎世寧擅長人物肖像、鳥獸、山水及歷史畫,尤精畫馬,他較好地融合了中西繪畫技法,畫作精細逼真,形成了獨特風格。
總統出價欲留佳作郎世寧旅居中國生活51年,將畢生的三分之二時光獻給了中西文化交流事業。他積極向中國的宮廷畫家傳授歐洲的油畫技藝,曾以乾隆平定西北叛亂為題材創作了《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哈薩克貢圖》等史詩畫卷;他還與其他中外畫師一起,創作了銅版組畫《乾隆平定西域戰圖》。
1990年,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郎世寧《竹蔭西圖》,曾遠赴意大利公開展覽。當時的意大利總統科西嘉在參觀時曾風趣地“出價”:“2000萬美元!請把這幅美妙的作品留給意大利吧!”
深受三位皇帝賞識
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于意大利。1714年5月,他受耶穌會派遣到中國傳教,為自己起了一個相當符合儒家傳統文化的名字──郎世寧。康熙皇帝了解到中國來了一位“洋畫家”,頒旨要他進京。
郎世寧受到了清王朝的恩寵。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郎世寧受命參與圓明園擴建工程,在這座東方名園內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繪畫作品,并參與了圓明園內長春園西洋樓的設計施工,被委以掌管皇家園林工程的奉宸院院卿一職,官職為正三品。乾隆皇帝雅好書畫詩文,也對郎世寧的歐洲繪畫技法十分賞識。1766年7月16日,郎世寧病逝于北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