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贓畫"為何拍天價 從何而來是個謎
疑似"贓畫"為何拍天價 從何而來是個謎
疑似"贓畫"為何拍天價 從何而來是個謎
文物藝術品市場從不缺乏令人心跳的天價。但創下單幅中國書畫最高成交記錄的作品,卻在拍前因“來路不明”而備受指責,這就多少讓人感到奇怪了。
被傅抱石之子傅二石認定是上世紀90年代從江蘇省國畫院庫房流失到市場上的《雨花臺頌》,日前終于在北京以4620萬元的天價成交,這一價格也成了中國書畫單幅作品最高價。盡管這件巨制被畫家家屬認為來路不明,但這絲毫沒有阻止它如期上拍。一些人士甚至認為,這一價格的形成很可能得益于家屬質疑以及媒體的連篇累牘的報道。
這件尺幅達70多平方尺的焦點之作是于7月29日上午10:30分登上北京嘉信春拍拍臺的。經過一番激戰后,現場競價至4200萬元時,拍賣師才落下手中的木槌。而有“鉆石大亨”稱謂的恒久鉆石有限公司成為最終的買家。盡管拍前很多人都預料該拍品會拍出上千萬元身價,但面對4620萬元的成交價,很多人還是感到很意外,甚至有人疑惑:來路不明的“贓畫”怎能拍出如此身價?
落槌不久,南京一位記者通過電話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傅二石。據了解,傅二石很詫異這件作品能拍出這么高的價?就連北京嘉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孫玉對此也有些意外。一直坐鎮央視直播間的他,回到拍賣現場對記者說的第一話就是:“真沒想到拍出這么高價。”他的心理價位是2500萬元。
上拍的書畫作品遭質疑已司空見慣,但以往的質疑主要集中在拍品的真偽上,而《雨花臺頌》的質疑卻在來源上。“盡管都是質疑,但效果卻是不同的。”京城書畫收藏者余先生告訴記者,以往要是曝出某某作品真假有問題,多數有意購藏者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雨花臺頌》的質疑聲盡管很大,但目前還沒有專家包括畫家家屬,站出來說作品是偽作,反而恰恰說明了它是毫無疑問的珍品。“近兩個月來,這么多媒體對此事的報道都集中在作品的來源上。許多媒體還紛紛引用書畫鑒賞家、畫家家屬等人對作品藝術價值、收藏價值的評價。”
記者也注意到,在媒體的“狂轟亂炸”中,這幅作品的真偽根本就沒有在記者視野范圍內。為了能突出作品的珍稀性,作品如何好倒成了各家報道的重中之重。像北京某媒體的報道,就濃墨重筆地寫道:“傅二石介紹說,這張《雨花臺頌》是傅抱石生前獨立創作的最大的一幅畫,代表了傅抱石創作的最高水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從經濟價值來說,它也遠遠超出以往傅抱石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所拍賣出的價格。”各地媒體都不遜色,一時間,新金陵畫派的當家人、傅抱石作品鑒賞家都不時地成為媒體采訪對象,“這是件好東西,這是傅老最大的作品,很珍貴”等言論頻見于報端。
“魚龍混雜的藝術品市場,真假問題一直困擾著藏家、買家。此次,輿論陣勢這么大,而且論調一致地說:這是件難得的好東西。哪個藏家、買家不動心?拍出高價也是情理之中的。”京城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成交價與他的預估價差2000多萬元,但《雨花臺頌》是件難得的精品是不容置疑的。
在天價、記錄不絕于耳的今天,《雨花臺頌》4620萬元的成交價無疑只是人們聚焦于此的一個噱頭,它到底是不是流失出來的“贓畫”才是輿論關注的核心所在。北京嘉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玉告訴記者,《雨花臺頌》的來源成了近兩個月社會關注的熱點,讓他很頭痛,甚至有過撤拍的念頭。“不過,我們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委托人不具備委托權,而作為拍賣人來說,也不能擅自單方終止對該標的拍賣。”孫玉十分堅定地告訴記者。據了解,直至拍賣結束,嘉信拍賣公司也沒有收到有關部門關于該畫存在非法性的通知。
對《雨花臺頌》最有信心的還有拍場上一擲千金的買家們。在拍賣現場,除了最終贏家恒久鉆石有限公司外,還有幾位志在必得的買家投身到這場激戰中。像手持828號競買牌的買家,從2000多萬元開始應戰,一直與恒久鉆石抗衡到最后。“我們對該畫來源的風波已經有所耳聞,參加競拍之前也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必要的防范措施。既然《雨花臺頌》能夠順利進入拍場,就說明它的合法性。”恒久鉆石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先生競拍結束后,很平靜地對記者說。
一位市場評論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拍賣行、買家都很成熟,只要符合法律程序,一些風吹草動是很難嚇退他們的。“此次嘉信藝術品首拍,除了《雨花臺頌》格外惹眼外,其他拍品表現都較為平淡。不過,哪怕只有這一件作品成交,這家公司也可以算是志得意滿了。”
到記者截稿時為止,《雨花臺頌》到底從何而來還是個謎。但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江蘇警方已開始介入調查此畫的來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