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舊期刊背后的故事
醫學舊期刊背后的故事
醫學舊期刊背后的故事
筆者藏有兩本《秋浦醫學研究會季刊》,分別為第4期和第5期。此刊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發行的內部季刊,由周學熙創辦。
周學熙(1947年至1965年),字緝三,號止庵老人。1919年,他在家鄉興辦了中醫講習所(即中醫學校)和秋浦醫院,重點培養家鄉醫務人員。講習所設在秋浦醫院內,第一批招收學員19名,學員必須有高小畢業文化程度(相當于現在的初中生),年齡在20歲左右的男性青年,經過考試擇優錄取。學員的生活費由講習所供給,考試試卷包封,郵寄天津,請名中醫閱卷,批改后寄回。學員一邊學習,一邊臨床實踐。學員畢業后分到秋浦醫院各施診單位實習三年,方能單獨行醫,考試制度十分嚴格。
周學熙在此基礎上于1925年春組建成立秋浦醫學研究會,并創辦了《秋浦醫學研究會季刊》。
這本刊物原為會內同仁自行研究而發行的,與其他各種醫學報月刊、雜志性質不同,發行之初并沒有向外界推廣的意思。但有許多醫界同仁和對醫學感興趣的人前來蒙求刊物,使其一時間很受歡迎。研究會會長由周氏家族受命。第一任會長是當時的名醫彭怡,會員為全縣有名望的或醫學造詣很深的人士。學員主講師由彭景井擔任,主任為顧置。
在季刊中,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臨床經驗。該刊實際是研究醫學,推廣醫界同仁共同學習、探討的園地,同時還與在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各種迷信活動,如巫醫、神權、神咒等騙術進行斗爭。正面宣傳科學技術,提倡破除迷信,不信神,不信咒,推廣中醫中藥,用科學方法為患者治病的道理,深受勞苦大眾的歡迎。
《秋浦醫學研究會季刊》當時在社會上取得了積極推廣中醫中藥治病的作用。該刊第4期全用宣紙,以手抄方式發行,第5期用手抄木刻版印刷成書。這兩期醫學季刊字跡功整,書法嫻熟,內容翔實,醫學論理深刻,在醫學界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而其獨特的手抄方式發行,在筆者收藏的刊物中又很難見,因此較為珍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