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獲呵護 絲綢之路將多國聯合申遺
古道獲呵護 絲綢之路將多國聯合申遺
古道獲呵護 絲綢之路將多國聯合申遺
時間:2006-08-04 11:11: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市場
>古道獲呵護 絲綢之路將多國聯合申遺
 |
古文明通道獲更多呵護 絲綢之路將多國聯合申遺
本報吐魯番8月2日電 記者劉瓊報道:今天,從中國出發、全長7000多公里、溝通東西方文明的古代大通道——絲綢之路,掀開了多國聯合申報世界遺產的嶄新一頁。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意大利等絲綢之路亞歐沿線國家的代表,今天和中國的代表一起匯聚在新疆吐魯番,參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國家文物局主辦的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國際協商會議。代表們最終將形成共同行動綱領,這標志著絲綢之路聯合申遺進入實質性準備階段。
各國代表們將展開4個方面的研討,包括:大型跨國文化路線作為新型遺產類型保護、管理和申遺的相關經驗;絲綢之路沿線相關文化遺產點的價值認定;文化線路遺產申報的工作系統和操作途徑;就絲綢之路申遺的時間框架、經費預算、項目實施等制定行動計劃,最終形成利益相關國家的未來共同行動綱領。
古絲綢之路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西經南亞、中亞直達歐洲,全長7000多公里,在中國境內有4000多公里,開通了世界上最長的陸上經濟商貿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連串璀璨奪目的文化遺產。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指出,文化線路申遺作為一種新型申遺形式,在國外已有成功先例,但在中國還是第一次。我國政府對絲綢之路申遺及沿線文物保護做了大量工作,沿線的敦煌莫高窟1981年就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早在1994年,我國就將絲綢之路中國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先后組織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分別對絲綢之路的沙漠、草原和海上線路進行了考察,并召開學術研討會,進入21世紀后又組織兩次絲綢之路沿線專業考察,形成的專業考察報告將在此次吐魯番會議上介紹。
今天上午,吐魯番交河故城文物保護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交河故城曾是我國唐朝初期管轄西域的最高機構——安西都護府所在地,約在13世紀毀于戰火。據了解,在國家投資4.2億多元實施的《絲綢之路新疆段重點文物搶救保護計劃》中,交河故城保護項目只是其中一項。
《人民日報》 (2006-08-03 第11版)
"絲綢之路"新疆段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啟動
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新疆交河故城遺址2號正式開始進行搶救性維修。
交河故城地處吐魯番盆地西部,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曾經是歷史上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但在14世紀末的時候被毀于戰火。
由于交河故城完全由生土夯筑而成,這樣的建筑方式固然使其具有獨特而罕見的風格,但歷經千年風雨以及戰亂,城址所面臨的風化以及坍塌危險也極為嚴重。此次維修將針對崖體、大佛寺等四處遺址進行搶險加固,消除險情,讓古遺址益壽延年。
據國家文物局介紹,從今年起到2010年,我國將投入4.2億元專項資金,對絲綢之路新疆段上的2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遺址保護維修,這些遺址涉及交河故城、克孜爾千佛洞以及樓蘭等五大遺址保護區。 (來源:央視國際)
相關閱讀
中日韓共護"絲綢之路"
本報東京3月28日電 記者曹鵬程報道:由中日韓三方合作的“三星·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獎學金”項目今天在此間舉行了簽約儀式。該項目將于今年啟動,到2010年為止,致力于培養100名40歲以下年輕文物研究員。
該計劃由日本文化遺產保護和藝術研究財團、中國文物研究所、韓國三星集團共同合作。三星集團在日本和中國的子公司總共將提供約1.4億日元贊助,日方則派出資深文物研究和保護專家專赴中國授教。日本文化遺產保護和藝術研究財團理事長平山郁夫表示,“絲綢之路”是交流之路,也是各國接觸中國古文明的文化之路。“絲綢之路”沿線孕育著龐大的文化遺產,這些珍貴的遺產不僅屬于中國和亞洲各國的,也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人民日報》 2006年03月29日 第七版)
我將聯合其他國家為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新華社西安10月18日電(記者喻菲 劉暢 馮國)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18日表示,中國將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與相關國家共同努力,盡早為“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是溝通古代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把古代的中華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沿著這條通道,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傳到西方,西方的數學、醫藥和天文學傳入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官員景峰說,對于人類有普遍意義的世界遺產應是超越國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鼓勵各國開展跨國的遺產保護。目前,中亞5國已表示愿意將“絲綢之路”作為他們今后優先開展的保護項目。
景峰說:“‘文化線路’不僅包括文物古跡等物質遺產。沿線多樣的歷史傳統、文化風俗、民族風情等彌足珍貴的非物質遺產也應被列入保護范圍?!保▉碓矗盒氯A社2005年10月19日)
絲綢之路復興的戰略意圖
在歷史上,絲綢之路主要分南北兩線。一條自新疆南疆往南沿伸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到達印度洋;一條由新疆北疆向西一直穿過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各國直達歐洲。
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天津濱海新區正在成為與深圳、浦東并稱為中國東部沿?!澳?、中、北”三大具有相似戰略功能的“極點”。這樣,連接中國目前最重要、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長三角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新絲綢之路,幫助中國向東,直接與美國、日本、韓國等環太平洋國家相通;向西,打通了向中亞國家的門戶,將中國內陸腹地與印度洋及中亞、歐洲國家緊密連接起來。將使中國對外開放總格局由總體上向東開放,轉變為“東西進出”。實現“走海路與通陸路并舉”的“左右逢源”。
由此可見,新絲綢之路已經不單純為一條交通線路。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