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時間:2006-08-03 10:42:00 來源:故宮博物院
市場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
|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徑24.8厘米。) |
|
|
| (翠碗, 清,高7.3厘米,口徑17.3厘米。 ) |
|
|
| (翠纏枝蓮紋蓋碗,清,通高8.3厘米,口徑12.4厘米。) |
|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故宮博物院 2006-08-03 10:00:54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徑24.8厘米。)
(翠碗, 清,高7.3厘米,口徑17.3厘米。 )
(翠纏枝蓮紋蓋碗,清,通高8.3厘米,口徑12.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有清宮舊藏翡翠器數百件,數量居世界博物館之前列。這些藏品中,清雍正時期器極少,乾隆時期器漸增,其中擺設用的山子、肖生雕刻及朝珠、搬指等可能都是乾隆乃至嘉慶時的制品。晚清慈禧掌權時期所制翡翠器物多為扁方、簪、環、鐲等花素首飾。乾嘉時期翡翠制品的產地包括云南的騰沖、大理、昆明,內廷養心殿造辦處如意館或金玉作以及蘇州、揚州等織造與鹽政的玉作坊。這一時期的器物是清代翡翠制品的精華,在全國古翠制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時期翡翠品的制作地點可能是粵海、淮關等地,此時的造辦處金玉作已無力生產翡翠作品。
在清宮的翡翠日用品中,餐具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有杯、盤、碗、盒等。由于日用器具的器形較大,因而高翠作品較少。這些作品胎體薄而均勻,器表平整光滑,較少起伏,表面拋光較好,表現出翠料的質感。
翠呈淺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似盤,較淺,桃實形。洗底浮雕桃枝兩杈,一杈伸于洗底為足,其上有雙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側為柄。
洗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筆。玉洗可能產生于秦漢之際,從考古發掘可以看到,漢代玉文具開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筆洗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作品。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貴,既可使用又可作為陳設品。
翠色青綠,有大片重綠色。碗敞口,口沿處有唇,圈足。光素無紋。
此碗所用翠料顏色不均,局部或青綠,或深綠,但此等作品亦數難得。原藏清宮遂初堂。
清代宮廷多以玉制碗,特別是乾隆時期,玉碗制造數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圓,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還刻有御制詩句。這件翠碗的造型、工藝與乾隆時期的特點相同,可能是當時的作品。
翠質淺綠色。碗為薄胎,口外敞,蓋略小,地包天式,環式鈕。蓋面及碗外壁淺浮雕纏枝蓮紋。
清代,內地與中亞地區文化交流密切,工藝品制造中出現模仿中亞風格的作品。當時流行的西番蓮圖案即是傳統的纏枝蓮圖案與中亞圖案相結合的產物。這件作品中的纏枝蓮紋蓮瓣卷曲,蓮葉多歧,是清代西番蓮圖案中的一種。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