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肉靈芝”在秦俑館展出
千年“肉靈芝”在秦俑館展出
千年“肉靈芝”在秦俑館展出
時間:2006-08-03 16:15: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市場
>千年“肉靈芝”在秦俑館展出
7月31日下午,在八千多名秦兵馬俑的護衛下,千年“肉靈芝”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展出。
兩年前,陜西省韓城市一位農民王建修在黃河龍門段打魚的灘地上發現了這株千年“肉靈芝”。經測量,此物高61.5公分、寬42公分、周長110公分,重36公斤。西北大學楊興中教授和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米烈漢教授經過認真的研究,一致認爲:這個生物體是在自然環境下生長出來的一種奇特生物體,無論從它的外觀形態和組織結構上看,都和《本草綱目》中對“肉靈芝”的描述相吻合,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價值,因其異常稀有,故稱爲“生物和氏璧”。
經專家推測,這株“肉靈芝”的生長至少在千年以上,是本世紀所發現的歷史上最大、最重的天然大型“肉靈芝”,勘稱“中華第一芝”。在秦俑館的水箱里,“肉靈芝”狀如樹根,色如土,看起來較粗糙,但實際表面非常光滑。“肉靈芝”的負責人張老師介紹,“肉靈芝”在生物、保健、醫藥方面有著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不僅它的實體部分可以養身健體,就連靈芝生長的水也有美容祛斑的功效。
在中國的古籍書中,這種“神秘肉團”曾以“視肉”、“聚肉”、“肉芝”、“太歲”等名稱出現。《山海經》、《神農經》、《萬物》、《道典》、《博物志》、《本草綱目》等古書籍都有記載。我國對這種神秘「肉團」的命名和認識,可追溯到堯、舜、禹時代。
按照《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肉靈芝”的位置應在菌類和原生動物之間,因它的肌體結構停留在原始的低級水平上停止了進化。它産生的年代可以上溯到距今5億2千萬年前地質年代的寒武紀,因此,生物學家稱它爲盲支。它在生物進化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目前生物界除了植物、動物、微生物之外,另一種目前人類未知的特殊古生物體,所以被稱爲“神奇的第四種生命形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