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拆食堂時挖出康熙年間漢白玉墓碑
北京師范大學拆食堂時挖出康熙年間漢白玉墓碑
北京師范大學拆食堂時挖出康熙年間漢白玉墓碑
據新京報報道,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座螭首龜趺石碑藏身太平莊300多年,在北京師范大學拆除食堂時露出真容。昨日下午,北師大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學校將對石碑進行保護。
昨日下午,在北師大學三、學四食堂廢墟當中,這座石碑巍然矗立。石碑為漢白玉石質,高近5米,碑體寬約1米,刻有漢、滿兩種文字。龜趺碑座長2米多,雕刻精美,保存較為完好。由于藏身廚房后,多年來被油煙“熏陶”,石碑的一面已經布滿油漬,顏色發黑。
碑文顯示碑主的名字叫卜舒庫,謚剛壯,官居副都統。碑文第二段以“朕”起頭,明顯是皇帝御筆。碑文稱立碑是為了紀念功臣云云,碑文稱這位副都統“熟練于戎行”,并著重提及其在平定三藩時的功績,“粵西逞亂,禁旅俎征”。遺憾的是,任務還沒完成,卜舒庫就"未竟奄逝"。碑文落款為康熙23年,也就是公元1685年,距今321年。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劉衛東副研究員認為,該石碑用料講究,體量高大,屬于比較珍貴的石刻,至少屬于三級文物。劉衛東介紹,卜舒庫是清朝二品武官,這座石碑應是他的墓碑。據《清史稿》記載,卜舒庫于康熙19年,在平定三藩的過程中病逝。
北師大中文系一名高姓學生推測,很多珍貴文物毀于“文革”,這座石碑之所以能夠幸存,可能是當時的陳垣校長用食堂巧妙地將它保護了下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