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當代”“藝術”不“藝術”
警惕“當代”“藝術”不“藝術”
警惕“當代”“藝術”不“藝術”
新一期的《生活周刊》做了一期關于內地當代藝術的專題,封面是一張岳敏君的標志性作品,主題為:《最暴利的行當:藝術》。看來,當代藝術正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
長期以來,當代藝術在國內一直被邊緣化,就像“二奶”,身份一直名不正言不順,突然“扶正”,還有點發蒙。有點窮人翻身,“暴發戶”的味道。
想想看,三年前劉小東的畫5萬元都流拍,還是這張畫今年88萬拍出。真正的上漲也就從去年秋開始,一年不到升了10多倍,像得了“瘋牛病”。哪個畫家能不飄啊!
瘋狂熱錢涌向中國當代油畫,只是不知能“瘋狂”多久?冷靜后怎么辦?
瘋狂下的投資行為多半是盲目的,油畫收藏也需要理智!不是誰的畫都值得投資的,搞不好照樣套牢,哪個品種都存在風險。
哪類畫是短期熱點?哪些可能是未來的“新貴”?哪些可能是“陷阱”?
哪些“當代”而不“藝術”?哪些“藝術”而又“當代”?
有的人被炒過了頭,但有的人還遠沒有到位。
油畫行情并沒有結束,在稍做休息后還有第二波行情,第二波將不同于第一波普漲的行情,行情將出現分化。
這些大家都應該有所思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