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祖母陵"現身"西安
秦始皇祖母陵"現身"西安
秦始皇祖母陵"現身"西安
時間:2006-08-03 09:49:00 來源:北京日報
市場
>秦始皇祖母陵"現身"西安
 |
多少次探尋的目光從旁掠過?多少次刻意的勘探擦身而過?一次不經意的基建活動,卻意外發現了一座兩千多年前的大型陵園,堪稱“中國第二大墓”。經過一年多考古勘探與發掘,考古學家在探明陵園的基本布局,并對陵墓進行發掘后推斷,大型陵園的主人應是秦始皇祖母,巨型墓葬則是她兩千多年來的“安身之地”。
秦始皇祖母陵“現身”了?
大墓出土
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的西安,近年來刮起的一股新校區建設熱潮給考古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發現契機”:除了唐長安城的貴族墓葬區外,西安南郊也是尋找西周王陵的重點區域之一。
2005年春季,西安財經學院的基建工地傳來消息———有墓葬出現(經專家進一步清理發現是陪葬坑)。有大型陪葬坑意味著伴有大型墓葬!于是,狂喜的考古專家上報主管部門后,展開大規模調查勘探,結果意外發現了一座布局規整的大型陵園。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室主任張天恩說,在財經學院工地發現的這座陵園,占地面積約260畝,南北長550米、東西寬310米。陵園外設兆溝,內筑夯土圍墻,四面中部各置一門,并有禮儀性建筑門闕。園內有隔墻將陵園分為南北兩區,南區主要是房屋建筑遺址,南北長410米的北區,主要是4條斜坡墓道的大墓和10多個陪葬坑坐落其間。
“天子駕六”
文物主管部門決定對陵園進行試掘。考古人員在一個陪葬坑東部劃出長8米、寬約4米的試掘范圍,當他們在該范圍內掘到深約4米時,發現了由立柱、棚木等構成的類似長廊的空間,其間擺放有陪葬的車馬。經清理,出土錯金銀銅轉珠、鎏金銅泡、銀帶扣和青銅馬鑣及青銅節約、銀飾片等車馬具,以及安車一輛、挽馬骨架4具。專家稱,這是罕見的“天子駕六”,是陜西省首次、中國第二次發現這種“國寶”文物。發現它就如同中了頭等彩票。
現代人的公務車分級別,古代禮儀制度也有乘車級別的規定,只有天子級人物才能使用6匹馬拉的車,即“天子駕六”。2002年洛陽市建設城市中心廣場時,在一座長42米、寬7.2米的陪葬坑———車馬坑里,考古人員清理出一處6匹馬駕一車的遺跡,首次印證了古文獻中有關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之說,舉世矚目。更讓考古專家們驚奇的是,在試掘另一座陪葬坑時,又發現了6匹馬拉的木車,又一處“天子駕六”!
按一個陪葬坑長達30米計算,如果五六米放置一副車馬的話,這個陪葬坑將出土至少5輛車。會不會是5輛“天子駕六”呢?
專家們猜測,正常情況下,享受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墓主不是皇帝就是相當級別的人;即使墓主是相當皇帝級別的人,如得不到在位皇帝的認可,陵墓也會被毀掉,家族及陵墓的建設者還會被殺。
揭開神秘面紗
在對陵園的北門闕進行部分發掘之后,考古人員著手大墓的進一步鉆探和發掘工作。由于墓室深15米,墓道東西總長約140米、南北長約112米,墓室面積100多平方米,墓道內填土經過夯筑,考古隊購買了4套長20多米的機械輸送裝置,將墓道與墓室內2萬多立方米的土清理出來。
考古人員在墓道填土內發現了秦半兩銅錢、泥質灰陶缽、夾沙紅陶釜殘片等殘損文物。這些文物的出土基本否定了大墓為西周王陵的可能性,先人怎能把后人的東西埋進墳墓?
墓葬的時代肯定與秦國有關。另外,秦人一直好大喜功,鐘情于耕戰,矢志于天下,其陵墓都是以大見榮,這似乎也可以解釋南郊大墓為何規格如此之高。
主持大墓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的張天恩研究員認為,就墓室而言,新發掘的墓比不上20年前發掘的秦景公大墓。
秦景公是秦始皇14代先祖,1986年陜西省為探究秦國都城雍城及其鄰近陵園情況,發掘了秦景公大墓。如同一座嵌入地下的“倒金字塔”,秦景公大墓墓室頂部長近60米、寬近40米,底部長達40米、寬約20米,面積七八百平方米,墓底距地面24米。墓的總體積比河南安陽侯家莊商代王陵大10倍,比湖南的馬王堆一號大墓大20倍,被譽為“中國第一大墓”。“按照規模大小分,新發現的大墓只比秦景公的墓小,當是迄今發掘的‘中國第二大墓’。”張天恩說。
眾里尋“她”
專家們苦苦搜尋確鑿證據。于是,長安君、夏太后等都進入了專家們的視野。
長安君是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之弟,曾在“不用甲、不伸威”即不動一兵一卒的情況下,迫使韓國割百里之地奉秦,在秦國宗室享有較尊崇地位。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長安君率兵進攻趙國時發動了兵變,舉兵反秦,得到趙國的支持,但終被呂不韋調兵鎮壓。
夏太后則是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的母親。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七年(前240年),莊襄王母夏太后死。夏太后子莊襄王葬芷陽,“故夏太后獨別葬杜東,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當有成家邑’。”
雖然“杜東”的“杜”,專家認為是今天的郭杜一帶,與發現大墓的情況十分吻合,但是多數專家仍在等待有直接的實物證明。不幸的是,隨著發掘的深入,人們不僅發現了墓室的盜洞,還發現整個墓室已被大火焚毀。
文物專家丁巖說:“慶幸的是,在一條現存長達8米的盜洞洞口處,考古人員發現幾十塊用于禮制或裝飾的玉餅等玉器,殘損的大型繭形壺等陶器上有刻字‘私官‘一職多次出現。”
著名古文字學家、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王輝認為,秦封泥(即帶有秦國或秦朝印章的膠泥)中就有“私官”一職,它是管理太后、皇后與太子事務的官員。秦封泥的出現對于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的說法是極有力的支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