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紅色宣傳畫”升機無限
新中國“紅色宣傳畫”升機無限
新中國“紅色宣傳畫”升機無限
時間:2006-08-03 09:56:00 來源:好運 《文物天地》
市場
>新中國“紅色宣傳畫”升機無限
|
| (倪震 葛維墨 秦龍 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紅太陽) |
|
眾所周知,宣傳畫屬于招貼畫的范疇。在20世紀里它的第一個發行高潮可以追溯到三四十年代,可惜,由于年代久遠,紙質很差,加上戰火連綿,能保存下來的實屬罕見。目前,解放以前發行的紅色宣傳畫在市場上雖然有,但是已經很難見到,藏家能見到印刷品已屬不錯。因此,建國前可供查閱的紅色宣傳畫資料實在太少。藏家只能把目標瞄準新中國紅色宣傳畫。新中國紅色宣傳畫通常是指1949年至1979年這段時期發行的宣傳畫,規格大小有一開、二開、四開、八開、十六開、三十開二等,主流規格為一開和二開。今天,只要是五、六十歲的人重溫紅色宣傳畫,勢必會想起那些個經歷過的特殊時期。可以說,紅色宣傳畫是那段歷史的見證和縮影。它不僅有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而且有欣賞價值和市場價值。筆者以為,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題材造就了紅色宣傳畫的特殊價值,這種特殊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領導出題 畫家創作
建國后的30年里,我黨先后發動了“鎮反肅反”、“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反左傾”、“反右派”、“四清”、“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批林批孔”等等運動。由于每一次運動從開始到結束都需要作廣泛宣傳,而宣傳最重要的一個形式就是采用通俗易懂的宣傳畫。它的創作一般由領導出題,然后畫家根據領導的要求來進行創作。到“文革”時期,宣傳畫的創作采用了“三結合”的方法,即領導出題目,畫家來創作,群眾提意見。那時,幾乎每個藝術家都把創作宣傳畫當作政治任務,并懷著滿腔的熱情投身到創作之中。其創作之認真、想象之豐富是今天人們難以想象的,許多宣傳畫都是經過反復修改、推敲,有的甚至修改數十稿方才能確定下來。因此,紅色宣傳畫凝聚著那時藝術家們的心血。
題材獨特 時代鮮明
在建國后的前17年中,紅色宣傳畫涉及的題材較廣,有政治、軍事、外交、體育、農業、工業、國防、婦女、兒童等。“文革”時期的宣傳畫題材較窄,絕大多數是反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運動、歌頌偉大領袖和統帥毛主席、反映工農兵的偉大形象,因而宣傳畫的色彩大都是“紅、光、亮”,形象上是“高、大、全”的藝術風格。如《大力支援農業》、《黃河兒女》、《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毛主席親自締造……》等等。從宣傳畫的內容看,幾乎每張宣傳畫都離不開“萬歲不離口、語錄不離手”格調。像1971年大連電瓷廠工人單聯孝創作的《做人要做這樣的人》宣傳畫,畫面上方為《紅燈記》中的李鐵梅高舉紅燈,選擇李鐵梅是因為她是“文革”時期所有新中國女性的楷模。背面是一面鮮艷的紅旗,下面為身著軍裝的女民兵,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紅寶書,胸口別著領袖的像,左上方用紅色寫上“做人要做這樣的人”八個字,以點明宣傳畫的主題。從中可以看出,此畫的時代烙印和特征相當鮮明。類似這類宣傳畫在“文革”中比比皆是。
影響巨大 記憶猶新
紅色宣傳畫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和沖擊力。那時,一旦有新的宣傳畫問世,就會分發到各地,于是全國上下黨、政、軍、工、團各級組織都會發動起來,并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張貼于車站、碼頭、街頭、院校、車間、教室、軍營、村莊等場所。另外,有不少個人也會花上幾分錢或幾角錢買若干張宣傳畫張貼在居室內。所以,上班的人只要早晨起床就會看見墻上張貼的宣傳畫,騎車或坐車上下班則會在馬路上親眼目睹各種宣傳畫,到單位后同樣能看見各種宣傳畫。可以說,那時人們與宣傳畫是朝夕相伴、形影不離,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盡管那個時期特別是“文革”給人們留下很多遺憾甚至是悲傷,但是只要人們看到紅色宣傳畫,即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
印量可觀 存量有限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到宣傳畫,宣傳畫印量一般很大。20世紀50年代、60年代中期,重大題材的印量一般在數萬至數十萬張,像1964年發行的“毛主席和我們心連心”宣傳畫,印量高達160萬張。題材一般的數量較少,如1959年發行的“婦女半邊天……”宣傳畫印量只有1.3萬張。到“文革”時期,宣傳畫的發行動輒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張,像毛主席第8次檢閱紅衛兵為題材的油畫《光輝的榜樣,偉大的創舉》,當時印量達360萬份,這還不是最高的。印量最大要數當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毛主席去安源》宣傳畫,印量高達9千多萬張,這恐怕是迄今為止印數最多的宣傳畫。不過,紅色宣傳畫盡管印量巨大,但大都被張貼了,加上那時人們收藏的意識十分淡薄,能保存下來的并不多,直到80年代,才有熱心人開始收藏紅色宣傳畫。今天國內收藏紅色宣傳畫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濟南等沿海城市。
印品價格 海外吃香
由于紅色宣傳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近幾年已引起海內外藏家的關注,收藏的群體也日益擴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天津、沈陽等沿海大城市收藏品交易市場都有紅色宣傳畫出售,內地相對較少。從各地收藏品交易會透露的信息看,國內紅色宣傳畫總體價格偏低,一般二開的宣傳畫在數十元,若是題材較好的宣傳畫在百元以上。而在海外,90年代后期港臺及東南亞的不少藏家已看到紅色宣傳畫的市場潛力,他們有的親自來我國內地,在各地市場上大肆收購,有的委托國內的朋友代為收購,致使不少題材好、設計精湛的紅色宣傳畫流入海外。據筆者一位安徽藏友告知,前幾年他將收藏多年的毛主席8次檢閱紅衛兵的系列宣傳畫廉價賣給了北京一位買家,結果,該買家轉手賣給了老外,獲利上萬元。另據有關媒體報道,今年一位外國買家在北京古玩城以7500元價格買走了《五個里程碑》三張開宣傳畫;同樣在北京潘家園市場上,《在繼續革命的道路上奪取更大勝利》三張開宣傳畫被國外買家以7000元買走,這些跡象表明,海外藏家對紅色宣傳畫表示出極大興趣,不少買家愿出高價收購。實際上,紅色宣傳畫在海外有著十分可觀的行情,如2001年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張1971年陜西省階級教育展覽館供稿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萬歲》宣傳畫在拍賣中以1035美元成交;70年代初沈陽革命委員會出版的《大力支援農業》宣傳畫在拍賣會上以460美元成交。至于紅色宣傳畫在海外標價也是另人振奮的,如1964年上海畫家韓敏創作的《毛主席和我們心連心》宣傳畫,發行量為160萬張,在香港文書庫網站上的標價220美元;1957年著名畫家蔡鶴汀、蔡鶴洲兄弟聯合創作的《春節大聯歡》宣傳畫,發行量為10.2萬張,在英國的毛澤東宣傳畫網站上的標價170英鎊(約人民幣2000元);1976年宋恩民創作的《工農攜手保豐收》宣傳畫,發行量36萬張,在英國的毛澤東宣傳畫網站上的標價120英鎊(約人民幣1500元);70年代中后期裴建華創作的《亞洲女民兵》宣傳畫,發行量不祥,在英國出版的書籍中的標價200英鎊(約人民幣2400元);1974年唐一文創作的第一版《農大新學員》宣傳畫,發行量95萬張,在英國的毛澤東宣傳畫網站上的標價是120英鎊(約人民幣1500元);1976年唐小禾、程梨聯合創作的《緊跟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宣傳畫,發行量12.5萬張,在香港的中文書庫網站上的標價220美元。
原稿作品 國內看漲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建國30年里的美術作品開始走紅拍賣市場,像旅居香港的劉宇一油畫《良宵》、北京的劉春華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分別在香港和北京市場上以836萬港元和605萬元的高價成交,開了新中國美術作品走高的先河。其中油畫《毛主席去安源》這張畫影響極大,用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來形容決不過分。有專家認為“一張畫傳遍了時代,一張畫代表了時代,一張畫名滿天下”。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紅色宣傳畫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機。據悉,今年春季國內多家大拍賣行將陸續推出紅色經典宣傳畫,如浙江西冷印社春拍將推出著名畫家何建國“文革”初期創作的《偉大的長城》、《歡呼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宣傳畫,這兩張畫在當時影響很大,并作為電影海報被廣泛張貼,如果用家喻戶曉來形容也絕不過分。其中《偉大的長城》的印刷品現在極受海內外藏家的青睞和追捧,甚至連老外也鐘情有加,現市場成交價在1—3萬元,且市場上很難覓。北京華辰春拍將推出著名畫家何孔德的《沿著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輝道路奮勇前進》水粉宣傳畫,此畫也被用作電影海報;此外,還有沈堯伊的木刻《跟隨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前進》和水粉《繼承毛主席的遺志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等,應該講,現在收藏這些當時有很大影響的宣傳畫應是一個機遇。筆者預計,未來二、三年內,紅色宣傳畫市場價格有望呈現飚升的行情,海外和國內的價格也必將接軌,廣大投資者和收藏者可密切關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