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1月3日電
(記者魏蒙)昨日上午,國家一級美術師方國興書畫展在深圳開幕。書法四體皆擅,國畫以書法入畫,且以書畫融于瓷藝,三味真火,熔書畫陶瓷于一爐,方國興風格獨具的畫展,使深圳市博物館中央大廳充滿了純真和高雅。
在畫展開幕前夜,記者便在深圳市蛇口一處民居中拜訪了方國興。走進他家,記者一眼瞥見,年近花甲的方國興,已將自己的住所廳堂變成了一個書畫工作室,處處洋溢著筆墨之香。不愧是中國著名書畫家、陶瓷美術家,江西省博物館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共中央紫光閣畫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突出貢獻畫家,國家文化部文化系統高級專家,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美術學院終生國畫教授,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收藏協會顧問,雖然主要作品已送進展廳,但留在居室中的作品,仍能見其工書擅畫,長于陶瓷,其作品熔書畫陶瓷于一爐的獨特風格。
走近自稱建昌鄉人的方國興,記者發現大師雖然不擅言辭,形象樸拙,但其思想之深邃,為人之真誠,處世之樸實,總能透過其墨透畫紙的落筆震撼人們的心靈--確如一位行家點評--有起筆,亦有收筆,一筆一畫,交待清楚,講筋脈,尚骨力,運筆蒼而潤,線條質感、立體感強,點畫講究法度,合乎中國書法端正、生動、勻稱、性靈、氣息的本質要求,有方筆,有圓筆,有方、圓兼用之筆,也有一波三折之筆。方國興善畫,故能以畫理入書,濃枯用墨,悉若天然。其書宛若山一般的安穩,然細察其點畫的細節處,亦透出俏麗之訊息,可見他在揮毫染翰的豪情之中,也有纖纖之情顯現腕底。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位出生于江西省南城縣建昌的書畫家,能于上世紀80年代便在中國畫壇嶄露頭角,憑的是頗顯功力的真、草、篆、隸、梅、蘭、竹、菊--他的《竹雀》收入高等美術教材,被評為一等臨摹范本,《蘭花》收入加拿大《中國當代名畫家書畫集》,《牡丹》收入泰國《當代世界名人集》,隸書收入《中日當代著名書法家集萃》,篆書收入《中南海珍藏書法集》等400余部書畫專集。作品為國內外300余所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收藏。榮獲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世紀杰出人物和中國當代美術書法大師等多種稱號,享有江南一枝筆、方竹國興蘭、蘭竹世上之冠美譽,先后應邀在美國、新加坡和國內多處舉辦書畫個展。國畫《蘭》,《竹》,《梅》和《篆書》分別四次榮獲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展金獎,瓷畫《幽蘭》榮獲中華當代書畫作品博覽一等獎,并榮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和國際現代書畫名家教授金獎,入選華盛頓當代28位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傳略連續載入中國最高層次的1990、1991《中國人物年鑒》和美國《世界名人錄》等100余種名人辭書。出版有《方國興書畫陶瓷美術集》多部。
據記者了解,前輩書家陶博吾生前在談到方國興的書法時,落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方國興學書從顏楷入手,崇尚碑學,尤致力于篆隸,上溯西周秦漢,下法明清諸家,曾對鄧石如、伊秉綬、趙之謙、康有為等悉心臨摹。他認為,書法當以骨力為上,米芾七八歲時即抵壁書大字,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因此他練就了一手書壁的功夫。他現在能站立寫小字,執筆用回腕雙鉤,力求一點一畫沉勁入骨、剛柔相濟。他學書善以隸筆為篆,兼收行書筆意,以篆筆作隸,兼取北碑用筆,同時又以篆隸北碑筆法作行草,熔諸體于一爐,別啟新圖,刻意自創面目,逐步形成了他厚重質樸、渾雄騖健的書風。
面對前輩的美譽和肯定,面對觀眾的贊賞和敬意,身處人流如織的展廳,方國興顯得十分平靜。他說,我在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里耕作了四十多個年頭,自幼是受父親薰陶,吸取的是百家之長,每日黎明即起,深夜就寢,至今揮毫不輟,雖然廢紙噸計,雖然手指變形,可我仍然堅信惟有勤能補拙,有耕耘才能有收獲。
方國興:三味真火,書畫融于豪情
方國興:三味真火,書畫融于豪情
方國興:三味真火,書畫融于豪情
新華社深圳11月3日電
(記者魏蒙)昨日上午,國家一級美術師方國興書畫展在深圳開幕。書法四體皆擅,國畫以書法入畫,且以書畫融于瓷藝,三味真火,熔書畫陶瓷于一爐,方國興風格獨具的畫展,使深圳市博物館中央大廳充滿了純真和高雅。
在畫展開幕前夜,記者便在深圳市蛇口一處民居中拜訪了方國興。走進他家,記者一眼瞥見,年近花甲的方國興,已將自己的住所廳堂變成了一個書畫工作室,處處洋溢著筆墨之香。不愧是中國著名書畫家、陶瓷美術家,江西省博物館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共中央紫光閣畫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突出貢獻畫家,國家文化部文化系統高級專家,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美術學院終生國畫教授,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收藏協會顧問,雖然主要作品已送進展廳,但留在居室中的作品,仍能見其工書擅畫,長于陶瓷,其作品熔書畫陶瓷于一爐的獨特風格。
走近自稱建昌鄉人的方國興,記者發現大師雖然不擅言辭,形象樸拙,但其思想之深邃,為人之真誠,處世之樸實,總能透過其墨透畫紙的落筆震撼人們的心靈--確如一位行家點評--有起筆,亦有收筆,一筆一畫,交待清楚,講筋脈,尚骨力,運筆蒼而潤,線條質感、立體感強,點畫講究法度,合乎中國書法端正、生動、勻稱、性靈、氣息的本質要求,有方筆,有圓筆,有方、圓兼用之筆,也有一波三折之筆。方國興善畫,故能以畫理入書,濃枯用墨,悉若天然。其書宛若山一般的安穩,然細察其點畫的細節處,亦透出俏麗之訊息,可見他在揮毫染翰的豪情之中,也有纖纖之情顯現腕底。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位出生于江西省南城縣建昌的書畫家,能于上世紀80年代便在中國畫壇嶄露頭角,憑的是頗顯功力的真、草、篆、隸、梅、蘭、竹、菊--他的《竹雀》收入高等美術教材,被評為一等臨摹范本,《蘭花》收入加拿大《中國當代名畫家書畫集》,《牡丹》收入泰國《當代世界名人集》,隸書收入《中日當代著名書法家集萃》,篆書收入《中南海珍藏書法集》等400余部書畫專集。作品為國內外300余所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收藏。榮獲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世紀杰出人物和中國當代美術書法大師等多種稱號,享有江南一枝筆、方竹國興蘭、蘭竹世上之冠美譽,先后應邀在美國、新加坡和國內多處舉辦書畫個展。國畫《蘭》,《竹》,《梅》和《篆書》分別四次榮獲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展金獎,瓷畫《幽蘭》榮獲中華當代書畫作品博覽一等獎,并榮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和國際現代書畫名家教授金獎,入選華盛頓當代28位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傳略連續載入中國最高層次的1990、1991《中國人物年鑒》和美國《世界名人錄》等100余種名人辭書。出版有《方國興書畫陶瓷美術集》多部。
據記者了解,前輩書家陶博吾生前在談到方國興的書法時,落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方國興學書從顏楷入手,崇尚碑學,尤致力于篆隸,上溯西周秦漢,下法明清諸家,曾對鄧石如、伊秉綬、趙之謙、康有為等悉心臨摹。他認為,書法當以骨力為上,米芾七八歲時即抵壁書大字,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因此他練就了一手書壁的功夫。他現在能站立寫小字,執筆用回腕雙鉤,力求一點一畫沉勁入骨、剛柔相濟。他學書善以隸筆為篆,兼收行書筆意,以篆筆作隸,兼取北碑用筆,同時又以篆隸北碑筆法作行草,熔諸體于一爐,別啟新圖,刻意自創面目,逐步形成了他厚重質樸、渾雄騖健的書風。
面對前輩的美譽和肯定,面對觀眾的贊賞和敬意,身處人流如織的展廳,方國興顯得十分平靜。他說,我在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里耕作了四十多個年頭,自幼是受父親薰陶,吸取的是百家之長,每日黎明即起,深夜就寢,至今揮毫不輟,雖然廢紙噸計,雖然手指變形,可我仍然堅信惟有勤能補拙,有耕耘才能有收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