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妙不可言——上海首屆“和田玉文化周”前瞻
玉,妙不可言——上海首屆“和田玉文化周”前瞻
玉,妙不可言——上海首屆“和田玉文化周”前瞻
時間:2006-08-01 14:41:00 來源:新民晚報
市場
>玉,妙不可言——上海首屆“和田玉文化周”前瞻
 |
玉,早在七千年前已經進入了上古先民的生活,之后它們被制成禮器供上祭壇,琢成皇璽常伴君側,雕成形形色色的小物件把玩于皇族權貴之手……七千年的光陰在這種寶石上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人崇玉,愛玉,“比德于玉”,中國的成語、典故里,“玉”的意象總是美好的。玉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人們數千年來對其奉若至寶?
溫雅君子識靈玉
中國地大物博,玉藏資源豐富。酒泉玉、藍田玉、獨山玉、岫巖玉都是中國玉器常用的原料。但要說“玉石之尊”,則非新疆和田玉莫屬。它外表光潔溫潤,色澤純凈怡人,質地細膩緊密,在傳統玉石中首屈一指。大自然中豐富的礦物質造就了不同顏色的和田玉,一般見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黃玉五種。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羊脂白玉”。數萬年前形成于昆侖山北坡,不同于“山玉”,它們被風化,隕入山下的河流,又經歷幾千年流水的沖刷,脫盡棱角,孕育了晶瑩油潤,質若凝脂的和田籽玉極品。良玉難得,因此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說法。而“籽玉”艱難的形成過程一如成大事者的求索修行之路,這使得圣賢之人不免對其惺惺相惜,愛之藏之。
比玉修身備五德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里將玉石的物理特性與賢者的德行“對號入座”,總結出玉之五德:仁、義、智、勇、潔。在中國人眼里,美玉是道德的象征,是君子的化身。孔子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老子說:圣人被褐懷玉。屈子說:搴玉英兮自修。古人常以玉為楷模,隨身相伴,當作敦促自己修身養性的諍友。時光流逝千年,玉的美德——也是先哲寥寥數語提煉的做人準則——在浮華喧囂的今日仍具有現實意義。物質文明發展迅猛的同時,我們開始重提誠信、重提禮儀。美玉承載著千年贊譽,今天化作復興祖先德行操守的鑰匙。不少玩玉的行家都說:身邊有塊玉,煩惱的時候細細摩挲,心緒便自然而然平靜下來,同玉處久了,人也變得溫潤寬厚了。古之人不余欺也。
巧心琢治玉魂新
兩年前,一塊和田青白玉幸運地被選中,雕制成一式兩枚2008北京奧運會徽寶。一時間,和田玉雕又成了收藏家、鑒賞家以及寶石愛好者的關注焦點。鑒賞玉雕作品,一看“料”,二看“工”。如果說“羊脂白玉”是天生麗質,那么精美細膩的雕琢就讓其錦上添花;而原料稍有瑕疵的石料則通過雕琢者“巧色”的高超技藝重獲新生。中國傳統玉雕有很多代表性的符號,比如馬上封侯、吉祥如意、歲寒三友。這些傳統符號至今仍被廣泛運用且頗受大眾喜愛。不過圖新的玉雕家也在探尋一些新的表達,讓和田玉這種蘊藏著中國魂的寶玉能煥發新的光彩?,F代化的工具為這種探尋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深層次挖掘玉石的文化內涵已成為眾多玉雕高手共同的課題。
?。ū敬巍昂吞镉裎幕堋睂⒂?月5日至8月13日在城隍珠寶總匯舉行,文化周中的各種活動將引導大家走進玉石世界,識料、識工、識價。)
“螭龍”(白玉)南石工作室作
“城隍璧”是一塊重達十公斤的和田籽玉。玉料體量甚大,潔白細膩,溫潤無瑕,形狀完好。雖未經雕琢,但“天生麗質”的它所散發出來的含蓄美已經讓人無法抗拒了。配以古城墻造型的紅木底座,寶玉被賦予了“國”的內涵,同時也寓意“價值連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