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工藝“斗巧” 特色工藝品讓人大飽眼福
七夕工藝“斗巧” 特色工藝品讓人大飽眼福
七夕工藝“斗巧” 特色工藝品讓人大飽眼福
昨天是民間傳統的“七夕”節,記者發現,今年民間乞巧活動在天河、黃埔等區許多原鄉村地方蓬勃恢復發展起來,形成一股熱潮。
這些民間自發乞巧活動雖然都制作工藝品“斗巧”“祈?!?,不過幾乎沒一個村是一模一樣的。天河區珠村是最大規模的乞巧活動地點,各社(擺工藝品的景點)晚飯依傳統習慣婦女們共聚一堂,男子則另聚一室。今年各社多數發掘出廣繡畫這種藝術品展示,還有貼畫、串珠等手藝。不但鄰近棠下、車陂等地鄉親趕來,遠至黃埔區雙崗、橫沙、廟頭及番禺、順德、南海、東莞等地的戀人們也紛至沓來。他們發現,工藝品各有特色,有的地方繡品精巧、有的工藝以假亂真、有的工藝品寓意深刻,有的還有豐富的時代感,既有農舍農具完整體現、也有牛郎織女故事、還有航天火箭的超前意識。
有的地方也有擺七夕的習慣。如黃埔雙崗、茅崗、橫沙、沙浦,番禺的凌邊、東莞的望牛墩等等。雙崗的工藝品造型古樸優美,凌邊的工藝品擺得有氣勢,望牛墩的七夕工藝品大多有完整情節。就在珠村鄰近的車陂街沙美村,他們的擺七夕卻以“擺中元”的形式體現,他們是推遲七天才擺出來的,而且是男女同在祠堂制作,熱鬧非常。
據天河區民間文藝協會專家估計,天河、黃埔今年恢復傳統乞巧活動的村,起碼在40個以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