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一個依然沉重的話題
文物保護——一個依然沉重的話題
文物保護——一個依然沉重的話題
時間:2006-08-01 15:46:00 來源:河南日報
收藏
>文物保護——一個依然沉重的話題
 |
我省是一個文物大省,可是在2000年之前,卻沒有一處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文物古跡。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洛陽龍門石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實現了河南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2006年7月13日,安陽殷墟“申遺”成功,成為河南第二處世界遺產。其間,有關部門付出了5年多的巨大努力和艱辛的勞動。
我們河南為何申報“世遺”如此艱難,這無不與文物保護不力、全省各地文物慘遭破壞有著極大的關系。被稱為“恐龍故鄉”的西峽縣在1993年發現大面積恐龍蛋化石群后,一時間,瘋狂盜挖、販賣、走私恐龍蛋的犯罪活動十分猖獗。在2003年至2005年,該縣法院判決2起特大盜挖販賣恐龍蛋化石案。7月10日,該縣建成的全國最大恐龍地質公園對外開放后,政府對恐龍遺跡嚴加保護,對破壞恐龍遺跡的罪犯從嚴打擊。2001年盜竊破壞國家二級館藏文物的主犯王某、閻某被判死刑。據了解,洛陽市現有各種田野文物500多處,由于這些文物處于荒郊野外,管理起來非常艱難,所以屢屢遭到破壞,像偃師的唐恭王陵,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在前兩年也被犯罪分子用炸藥炸開一個大洞,盜走各種珍貴文物60多件,損壞30多件。事后雖經警方破案將被盜文物追回,但唐恭王陵受到的損毀卻再也難以挽回。我省其他地方還有多少文物遺跡遭到破壞和被不法分子洗劫,這是一個難以統計得清的數字。
古墓頻頻被盜
需要嚴加防范
據國家文物局提供的資料,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文物大省,群眾性盜墓挖墳以及販賣文物之風屢禁不絕,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行業,其中洛陽龍門石窟的唐代立佛,甘肅11層高的宋代石塔,以及眾多田野石造像都被販賣或盜挖毀壞。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盜挖古墓案就達10萬余起,被毀古墓20余萬座,其中清代以前的各朝古墓被挖的,占全部已知具體發掘價值古墓群的40%以上。古代墓葬是歷代先民留給后人的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國家法律明文規定,只有在非常緊急或必要情況下,經國家批準,由文物考古部門對一些古墓進行有限的清理和發掘。
然而,近兩年來,據公安和文物部門統計,在內蒙古,一些不法分子置國家法令于不顧,猖獗盜掘古墓、古文化遺址,非法倒賣,走私文物,在內蒙古全區就有1200座古墓被不法分子盜掘,至少有5000件隨葬品被倒賣。它們對研究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喪葬制度,以及經濟、文化、軍事、宗教信仰和發明創造等,都是十分寶貴的實物資料,但可惜的是,多數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盜掘和破壞。另外,還有老山漢墓,漢王劉邦陪葬墓、邯鄲趙王墓、唐代韋皇后墓、東漢古墓以及青海陶家寨漢墓群等古墓被盜及流失,我們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打擊不力和無奈只好“一聲嘆息”。
文物走私猖獗
必須加強執法
在國內文物嚴重遭到破壞和損毀的同時,文物走私活動十分猖獗。據海關統計,近10年來,經深圳海關就查扣走私文物近3萬起,2000年全國開展打擊走私犯罪240多起,收繳國家限制出口文物8780余件。近年來各類文物和傳世珍貴文物的走私從未間斷。如前不久英國警方在破獲盜竊、走私文物團伙時發現3494件中國文物,被盜文物中有些是很有歷史和科學價值的珍貴文物。國際國內瘋狂走私中國文物的犯罪團伙十分囂張。為此,如何保護古代文明遺產,保護古建筑和歷史古城及埋葬在地下的文物珍寶,打擊走私、販賣、破壞文物現象,已是擺在國人面前的一個沉重課題。
國家文物之所以慘遭破壞,首先是一些地方沒有擺正發展經濟與保護文物的關系,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員在鉆法律的空子,為了“發展”經濟,文物被以合法的形式毀壞,拆了重建,以顯領導人的“政績”。其次文物保護法執行力度不夠,無法抵御強大的行政權力。
而盜挖、販賣、走私文物之所以猖獗,其一,是外國人能設法帶文物出境。其二,文物收購的不合理性。根據《文物保護法》及有關規定,各地文物由國有文物商店和國家博物館收藏購買,由于國家的低收購價格,加上國家文物博物館的經費不足,拿不出相應的資金收購這些珍貴的文物,因此就造成了大量文物的走私活動。其三,打擊文物犯罪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和完善。由于我國有關法律的不完善,相對滯后,導致大量不夠刑事處罰的當事人,只能按治安處罰條例進行罰款。其四,打著合法的招牌倒賣文物。如文物收藏及舉辦文物拍賣活動等,加上文物犯罪的團伙化、專業化,跨地區、跨國界販賣,給警方破案在不同程度上帶來了重重阻礙和困難。為此,保護文物,打擊文物犯罪,防止古建筑被毀、被拆、遭人為破壞等任重而道遠,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