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力不足的人適合搞專項收藏
財力不足的人適合搞專項收藏
財力不足的人適合搞專項收藏
我有幾位朋友,都是薪水不高的工薪族,但他們都愛好古董。一位姓吳,專一購藏水盂;一位姓周,主要收藏筆筒;一位姓范,重點收存拓片。他們三位均邀我看過他們的藏品。
吳藏盂約二十多個,早至東晉時期的蛙形盂,近至民國的青花小水盂;小的有直徑2厘米的掛釉紫砂盂,大的有清末民初的琺瑯彩圓盂。其中有一個為明萬歷青花線描人物瓷水盂,釉質肥厚,雖個頭不大,但精致靈巧,甚是招人喜愛。
周藏大小筆筒三十多個,以瓷質居多,少有紅木和竹雕筆筒。瓷筆筒多是清末、民國所制,或有開片,或有漁翁、仕女、天官賜福等人物紋。惟有一個綠釉雕瓷紋筆筒頗為難得。筆筒高約14厘米,直徑12厘米,四壁雕飾有梅枝圖案,器底刻陽文篆款“王炳榮作”。王炳榮系同治年間雕瓷名家。我問:“多少錢買的?”周說:“500元。”他讓我估估價,我說:“賣好了能賣8000元,你老兄撿漏兒了。”周聽了特別高興。
范所藏以明清和近代的碑帖拓片為主。因這類東西大都不被人注意,價錢總是上不去,范得以從文化宮舊書攤和沈陽道古物市場低價購得。其中有清人的墓志,也有廟堂碑記。我認為,他有兩件東西較為珍貴,一件是唐代的墓志拓片,另一件是清人用朱砂拓成的四條箴言屏,拓印極為精美,而且完整無缺。范告訴我:“從小販手里買的,花錢不多。”
這三位朋友的收藏經歷告訴我們,財力不足的人很適合搞專項收藏。這樣做,不但可集腋成裘,形成規模,而且總能在這類藏品中撿得幾件精品,這正是“有意之中的無意,無意之中的有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