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收藏去向何方
民間收藏去向何方
民間收藏去向何方
個人收藏應該如何搞好,如何提高自己的收藏品位?現如今已經成了困惑收藏愛好者的首要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幾位收藏界專業人士,他們提出兩點意見。
首先,愛好決定收藏方向,收藏應該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藏品。比如說有些人比較喜歡研究青銅器,對古代的鑄造工業比較感興趣,同時又比較喜歡一個特定時期的外觀造型,因為喜歡,出去轉的時候就比較留心這個方面的古玩,同時比較喜歡看這些方面的書籍,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收藏的檔次和對收藏的專業性。
其次,什么樣東西出什么樣的價,應在自己的經濟能力范圍內去收藏古玩,這一點相當重要。收藏本身就是一種休閑娛樂,要在自身經濟寬余的條件下才去搞。如果經濟實力不是很強,選擇藏品時就要多選擇一些價位低的,如近代古玩意,小型古字畫、玉器等等。如果資金量大,周轉能力強,那就應該集中購藏精品如名家字畫、古字畫、高價位古陶瓷等。但是,遇到超出自己力所能及范圍的藏品千萬不要心動,不要盲目收藏。
專家還指出,民間收藏應該注意走出以下幾個誤區:
一、“照圖找寶”。看到哪個雜志上或者是民間傳聞一個什么樣的錢幣價多少錢,就趕緊按照提供的圖片去古玩市場尋找。或者看到與相關書籍上的圖片相一致的就認為是真貨。殊不知,有些不是正規單位出版的古玩書籍,由于沒有專業人士的把關和相關專家的指點,往往帶有很大的片面性。照圖找寶是收藏中的大忌。
二、撿漏心理不可取。撿漏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在收藏日益火爆的今天,隨著懂行的人越來越多,在古玩市場地攤上撿漏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少。
三、自以為是最害人。見過幾件真品搞過兩年收藏就認為自己也是專家了,古玩市場一逛就能發現好東西,還能看到別人發現不了的一些珍品,這些做法不可取。在收藏的任何一個領域都要求收藏者有相對廣博的領域知識和長時間的操作積累,絕對不能剛知道一點就自以為是,過于相信自己的眼力,在收藏的實際操作中是不可取的。
此外,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研究員潘深亮也呼吁對藝術品市場必須打假,為民間收藏提供一個好的環境。“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四次作假高潮,即宋、明、清末和20世紀90年代以后。要保護民族藝術品的嚴肅性,保護藝術家的正當權益,必須堅決反對作假,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