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油畫拍賣:市場調控作品價格趨勢顯著
上海油畫拍賣:市場調控作品價格趨勢顯著
上海油畫拍賣:市場調控作品價格趨勢顯著
2006年春季藝術品拍賣北京地區的各大拍場剛剛告罄,上海地區各大拍賣行又陸續推出了各有特色的拍賣專場。從各拍場有關“油畫和當代藝術”的結果來看,市場調控作品價格的趨勢已經相當明顯。
上海嘉泰此次共推出了兩場有關“油畫和當代藝術”的專場,其中,“西洋美術-中國當代油畫、雕塑”專場共上拍油畫和雕塑作品178件,總成交額為2775.795萬
元,成交率達90%。而另一場“西洋美術-中國早期油畫”則推出作品73件,成交額為960.267萬元,成交率為96%。從拍賣結果來看,雖然成交率較高,但從各專場的成交額和拍品的成交價來講并不十分理想,在“當代油畫、雕塑”專場中,過百萬元的作品共6件,高價作品仍然以寫實油畫為主,拍場的最高價為陳川《時光如梭》成交價為198萬元,此外艾軒的《陌生人來》成交價為143萬元,陳逸飛的兩件作品《故鄉》和《故鄉的槳聲》成交價均為132萬元。在“中國早期油畫”專場中,吳冠中、劉海粟、徐悲鴻等早期藝術家的油畫和素描等作品均亮相拍場,其中吳冠中的《海島漁帆》(1976年作)以220萬元成交。
上海鴻盛的“中國油畫雕塑”專場中,共有183件作品上拍,總成交金額為6079.59萬元,成交率為81%,專場中高成交價的作品較多,其中成交價最高的作品為陳逸飛《玉堂春暖》創下的1100萬元,周春芽的《山石圖》成交價為440萬元,其他如林風眠的油畫、朱銘的雕塑作品等也以百萬元以上的價格成交,而其他一些作品的成交價一般處于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價格區間,高低價差明顯。
上海道明的“中國油畫”專場推出的作品以中青年藝術家的油畫作品為主,成交額和成交率雖然較低,但不乏一些作品以高于估價幾倍的價格成交,整個專場推出的79件作品成交了62件,總成交額為728.97萬元,成交率為78%。其中,羅中立的《細雨》(1994年作)成交價為154萬元,尹朝陽《英雄遠去》(2000年作)成交價為69.3萬元,高出估價2至3倍,夏俊娜的《花解語2》(1999年作)以49.5萬元成交。
總的來講,上海地區春季拍賣各大“油畫和當代藝術”專場的拍賣結果并不十分盡如人意。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油畫拍場中一些原被看好的藝術家的作品流拍了,而一些成交的作品價格也一般在估價以內,拍場中并沒有十分令人驚喜的作品出現。根據藝術市場的生長狀況和自身的運營規律來講,市場會運用自己的手段來調控某種類型或某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市場中的放量多少。由于進入藝術市場的資金始終有限,市場的容納量也是有一定限額的,如果市場中某類型作品的拍賣價格增幅太大,市場會用其自身的方式進行調解,表現在藝術市場中就會出現交易縮量、流表作品增多的情況。但如此一來,藝術品自身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又如何保障呢?這個問題在拍賣市場中可以得到解決,因為拍賣市場會運用“估價系統”來調控藝術品價格,使作品的成交價不會像股票一樣無限制的下跌,成交價不會低于底價,而作品的持有者可以等到價格回升時再度出手,這樣就在市場容量有限時維持了藝術品原有的價值。從各大拍場中的成交結果來看,藝術市場尤其是近年來漲幅巨大的油畫和當代藝術市場,已經由2003年以來的高價時代在2006年的春季漸漸顯現出了市場自身的風險性,不再以暴利稱雄,而是進入了收益率漸趨穩定的時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