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初青品龍泉
梅子初青品龍泉
梅子初青品龍泉
時間:2006-07-24 16:09:00 來源:
市場
>梅子初青品龍泉
 |
時下正值梅子初青,喜愛龍泉古瓷的藏友也許會聯想起一個專用詞:“梅子青”。它是龍泉窯器的一種瓷色,盡管還有豆青、青灰、米黃、鵝皮黃和烏金等其他釉色,然而粉青和梅子青歷來被公認最漂亮、最珍貴,因而名列前茅。
如若自己擁有龍泉名瓷的話,與其去博物館觀賞龍泉,還不如在家中品賞有情趣,這也應了一句謙辭:敝帚自珍。在博物館參觀藏品,隔著厚厚的玻璃柜罩,猶如隔缸觀魚,頂多是臨近細看;在家里把玩珍藏品,那可是真正的“上手”,不但可以零距離接觸,還能玩出點名堂來。譬如去年青梅上市時節,我邀三五藏友各帶龍泉瓷一兩件相聚共賞,桌上盛一盤上好的青梅,一邊品著香茗,一邊把玩欣賞古瓷,加上爐中焚香,播放古琴名曲,此刻,我等眼鼻耳口手,五福同享,不亦樂乎。
我藏青釉古瓷,注重晉唐越窯器,龍泉瓷集藏不多,但也有幾件奪目精品,今借版面展示,略加鑒賞品析,以饗藏友。
南宋龍泉粉青鬲式爐:造型仿周代銅鬲樣式,敞口,折沿,束頸,扁圓腹,腹徑10余厘米,底周裝三足,每足內側各有一小孔。足尖無釉露灰胎,足胎與釉交接處有一圈芝麻醬釉。爐自腹部至足背凸起三條棱筋,通體素面施粉青釉,有冰裂紋。
品鑒:鬲式爐在宋元向來被列為諸種瓷爐之冠,器形小巧優美,粉青釉面色澤淡雅,滋潤如玉,顯示南宋龍泉青瓷追求古淡隱秀、自然天成的美學韻味,它是當時龍泉大窯燒制的一件上乘之作。
元龍泉雙耳銜環瓶:侈口、圓唇,頸微束,瓶高26厘米,頸中部及腹部各飾一圈凸棱,頸兩旁對稱裝雙耳,雙耳下端各銜掛一圓環,緊貼頸腹部。瓶通體施梅子青釉,下腹部有大冰紋,上腹部與頸部釉層光滑纖整無開片。
品鑒:雙耳銜環瓶是元龍泉新創的一種瓶式,體形近似玉壺春,增雙耳,銜貼圓環,形制端麗穩重,極具觀賞美。元龍泉大多胎厚釉薄,而此瓶梅子青釉,豐厚柔和,與南宋同類釉無二,是元代龍泉窯傳世品中佳制。
明洪武龍泉窯纏枝蓮刻花罐:敞口,卷沿,短頸,弧肩,下腹向內略收,圈足呈朱紅色,罐高23厘米。該罐刻花精美,外壁肩部云紋舒展,下腹部菊瓣紋秀長挺拔,腹中密布纏枝蓮花紋。通體施翠青釉,散處稀呈冰裂紋。
品鑒:元明陳飾瓷崇尚罐,“罐”與“官”諧音也。這刻花瓷罐紋飾明朗清麗,雕功細膩嫻熟,淳厚的翠青色,嬌艷可人,堪與翡翠媲美。數年前,佳士得古瓷鑒賞家林華田先生寓目此罐,欣賞之余,也曾斷定為“洪武龍泉”。
自從去年有了明初處州龍泉青瓷官窯遺址的重大發現,又與《大明會典》、《明實錄》等歷史文獻和宮廷檔案記載相符合,一夜之間,洪武龍泉“官袍加身”,宋元龍泉珍品也歸屬官窯器,它們頃刻成了海內外藝術品拍賣場上追捧之物,價格飆升,新聞頻傳,“瓷界處處說龍泉”,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我藏古瓷向來看重的是其藝術創造魅力,對當下拍賣、鑒估的龍泉時價,故妄聽之。執著于收藏,必須心神專注,如果對于古陶瓷的商品屬性關注過多,就勢必減弱對其美學意趣的審視,也會淡化對其文化歷史積淀的注意。因此,還是將古瓷藝術價值以外的商業附加值置之腦后,摒棄誘惑,遠離塵囂,才能保持自己“快樂收藏”的愉悅心態和維系藝術韻味的度日情懷。(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金曉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