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友秦學研
虎友秦學研
虎友秦學研
時間:2006-07-21 10:19:00 來源: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惠泉
名家
>虎友秦學研
 |
蘇州洞庭東山,地處太湖之濱,四季如畫,風景優美,是歷代文人詠頌之地,這里厲代大家輩出,也是文人、畫家理想的生活之地。遠的不說,當代山水畫大家亞明先生的近水山莊就構筑在此,亞公晚年在東山的生活悠然自得,看云、觀月、聽風、種菜、品茶、讀書、寫字、繪畫。
近水山莊向北600米莫厘峰下樹木掩映處有一座牧虎草堂。草堂的主人秦學研是我的好友。學研君生于茲,長于茲,是喝太湖水長大的。他是我工藝美院的校友,畢業后傾心于虎畫創作,為了潛心創作,他辭去公職在東山老家筑屋牧虎草堂,一心一意經營他的虎天堂。關于他近年的創作成就,我不妨在此摘錄兩位專家的評論。
著名評論家孫克先生2003年為秦學研作品集作序中寫道,“﹙他﹚是繼馮大中之后涌觀的青年畫虎專家中的佼佼者。”、“畫虎能做到神態逼真威風凜凜,或動或靜各得神采即已不易,在寫實再現的風格中更能注意情趣和人性化的處理,畫其群居嬉戲或結伴出游,都在威猛中流露出些許溫情脈脈,其實是現代人審美觀和保護物種思想的折射。其他如山林環境的烘托,忽明忽暗若隱若現,也達到筆墨流暢自然妥帖,頗見功力。”
著名學者梅墨生先生認為“秦學研畫虎特長有二:其一研究物理---科學地把握老虎的生理結構和生活習性,對其行動坐臥、食眠嘯斗均了如指掌,筆無妄下;其二是重視畫面意境,營造氣勢或氣氛,畫面處理極具整體感,苦心經營,時見匠心之妙。有此二點,則秦先生之畫虎有根有據,不落虛妄;因之,秦先生之虎畫則虎虎生風,磅礴乎畫外了。當然,他的技藝手段也堪稱干凈利落、精熟不俗。”
兩位著名學者的論述比我老朋友的論功擺好更有說服力,但我認為秦學研能取得如此成績的原因是他的“性情”,他的人品、學養和他與虎建立的那種物﹙虎﹚我兩忘的境地。
我家的旁邊是著名的蘇州園林網師園,網師園也就是畫家張善子養虎寫生之處,每每我散步于此看到虎冢﹙張善子愛虎病死所葬之地﹚,都會生出感慨,我認為張善子與虎的親情是張善子虎畫作品的精神,不僅僅是技法層面上的,更是意識層面上的融通。由此,我也想起了學研兄對虎的癡情。
有一張學研兄自己很喜歡的照片,經常刊登在他的畫集和介紹中,是他和他的虎畫作品的大特寫,學研兄那種神情和作品中的虎的神情是何等的相似,那是一種靈犀,一種境地,是幾十年相濡以沫才可能有的印跡。我常常被這張照片感染,感嘆于學研兄與虎的那種情誼,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兩忘的境地。
秦學研現在不可能和張善子那樣在園子里養虎,但秦學研愛虎一點也不遜于張善子。我知道他為了畫虎,經常去動物園,有時一蹲就是一整天,廢寢忘食。凡是有關虎的資料他也努力收集,所以他的畫室里有關于虎的書籍、畫報、光盤、vcd、寫生稿,堆得到處都是,猶如虎的天地。而他則在他的牧虎草堂日日耕耘,如癡如碎,勤奮創作。于是我們不斷看到他的新作,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
虎是中國人的精神象征,人們愛虎,所以歷代不乏畫虎人,但只有真正成為虎的朋友的人才能畫好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