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票證藏協 傳統中求新意
柳州票證藏協 傳統中求新意
柳州票證藏協 傳統中求新意
全國收藏熱,收藏協會功不可沒。如今,全國省級收藏協會就達30余個,其麾下還管轄各類收藏專業委員會。若要再細數各市、區、縣收藏協會,恐怕十天半月也難有定數。眾多藏協分兵全國各地,個性相異。每一個協會都有獨特之處,值得同道借鑒。廣西柳州票證收藏協會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該協會召開了會員大會,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計劃。
這份工作計劃書內容包括:送票展下社區、縣、鄉(鎮);到柳州市博物館辦公益性展覽;舉辦票證收藏講座;舉辦票證收藏交流會;力爭將“柳州市第一民間藏品館”申報為柳北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爭取出一本(冊)票證書籍等。
廣西柳州票證收藏協會于2005年12月10日成立,有會員50余位。該藏協創辦僅半年,就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收藏活動。它們既發揚傳統,保留了交流會、茶話會等傳統項目,也不斷求新意,創出了一些新穎的活動形式。
作為柳州市惟一的民辦票證收藏館,這里收集有我國奇、特、稀、微的票證700余種3萬多枚。一枚枚票證按吃、穿、住、生產資料等分門別類整理裝裱,并配上各種票證發行文字說明,介紹當年發行票證的歷史背景。有關吃的票證有糧票、油票、肉票、魚票、糖票、油條票;穿的有布票、棉花票;用的有縫紉機票、自行車票等;更為奇特的還有勞動態度好壞的“覺悟票”等。這些票證都是藏品館館長、柳州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李三臺花費40多年,廣泛聯系全國各地藏友收集到的。該館創辦一年來,已免費開館近100天,先后接待了來自湖北、廣東、湖南、江蘇等省,以及廣西桂平、鹿寨、蒼梧、憑祥、來賓等縣市近百名藏友,同時還接待了柳州市中小學生近千人次,加上柳州市區各界群眾,共達1.2萬人次。不僅如此,藏品館也成為了藏協會員的“家”。今年,柳州票證收藏協會力爭將該藏品館申報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我國票證發展的歷史。
收藏到社區去,這是當今收藏界的時尚。柳州票證收藏協會也趕一趟時髦,送票展下社區。200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該藏協與柳北區工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在擁有3萬余名居民的柳州勝利小區舉辦了票證展覽。展覽展出39框共624個貼片,參觀人數達3000人次。一時間,票證收藏在當地激起了一股小小的沖擊波,連不懂收藏的居民也興致勃勃地來一睹為快,受益匪淺。于是,參觀者越來越多,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了盡人皆知的展覽。票展下社區,擴大了藏協的知名度,讓收藏更貼近平民老百姓,讓收藏飛入尋常百姓家。
茶話會,這詞已不算新鮮,有人甚至還會覺得老土。可柳州票證收藏協會卻將此發揚光大,成為票證收藏愛好者開展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近一年來,藏協活動頻頻,僅以茶話會形式舉辦的就有近十次。茶話會上,藏友齊聚一堂,票證收藏目標、票證收藏如何“以藏養藏”、票證展片制作等都成了大家伙談論的話題。一群志同道合者,各抒己見,思想的火花自然也就容易迸發。用藏協會員自己的話來說:茶話會,在閑情逸致中談收藏,在言語交流中收獲智慧。如此也就難怪大家伙對茶話會這一傳統的形式情有獨鐘了。
交流會,對于收藏協會而言,這是老傳統了。全國性的、地區性的交流會往往是藏友最喜愛的交流方式。柳州票證收藏協會剛成立,就小試牛刀,嘗試性地舉辦了“廣西柳州第一屆票證收藏交流會”。這次交流會雖然成交金額不多,規模不大,但卻擴大了藏協對外影響,積累了經驗,更重要的是結識了更多新朋友。
《柳州票藏》,8開四版,別小看這張紙,它可是已創辦7個年頭了。不僅如此,它還在全國民間藏報、藏刊交流展評活動中多次獲獎。在第一屆全國民間藏報、藏刊交流展評活動中,《柳州票藏》拿到“突出貢獻獎”,而在第二屆中,它又獲得“特色獎”。《柳州收藏》及時為藏友奉上藏界動態,也為藏友的票證研究與交流提供了一個方寸天地。(信息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曉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