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展出“逍遙游”藝術新勢力聯展
廣州展出“逍遙游”藝術新勢力聯展
廣州展出“逍遙游”藝術新勢力聯展
時間:2006-07-20 16:43:00 來源:
市場
>廣州展出“逍遙游”藝術新勢力聯展
 |
逍遙游——廣州藝術新勢力聯展第二回于2006年7月16日晚6點在廣州枕木吧開幕。策展人:胡斌,參展藝術家:崔瑩、柯坎法、柯榮華、林偉祥、茹創業。
以“魔獸”指示出青年文化中游戲與幻想的表征,“口罩”則表明這種奇幻而諧趣的表達方式的曖昧以及對周遭世界的輕度抵觸。副標題“青春玄幻”是對這種帶有普遍特征的涌動的文化潮的概括。GOOGLE一下“玄幻”這個詞,可以搜索到幾百萬條相關信息,不過所指的主要是玄幻小說。何謂玄幻小說,學界并無準確定義,大致指融西方神話與中國傳奇于一體,強調天馬行空式的想象力,不能明確歸入科幻、魔幻、恐怖的幻想小說。前不久又有陶東風教授將這種小說指斥為裝神弄鬼,價值世界混亂顛倒,引來軒然大波。排開這種紛爭不講,玄幻無疑成為當下青年文化的一種顯著特征,以此延展到藝術界,同樣如此。在以80后為主體的尚為真正崛起的青年藝術家中,混合了機器、游戲、幻獸、卡通臉譜等要素的創作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趨向。玄幻與青春像是兩種有著親緣關系的病毒一樣結合在一起,我們先不對其做道德與精神上的評判,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揭示其創作的感觀與心理世界,透視出這一代人文化的某些內質。
在這次參展的藝術家中,崔瑩是一位對周圍的人和事保持著十二分新奇的女孩,她筆下的卡通化生活就如同真的透過她的眼睛掃描到的一樣,展現出她對衣食住行、婚姻愛情等的樸實而又充滿夢幻感的想象。
柯坎法采用了明麗的顏色和極具個人化特征構形描繪了眾多的臉龐,有意思的是,他給每張臉都配了一個布滿斑污的“口罩”,他個人的藝術自述指稱這是對社會高壓下的病態人群的反映,但無疑這種社會批判也是極富個人玄思意味的,在思考當中充盈著輕松的戲謔。
柯榮華的作品當中經常會畫有一條狗莫名其妙地探出頭來,一些粉紅的人體如剪影一樣浮在畫面,荒誕又讓人有種被人洞察了內心秘密的驚慌,以此模糊的意象透視都市人群冷漠以及曖昧不清的欲望與心理渴求。
林偉祥的畫面氣氛有點巴爾蒂斯的感覺,不過他設置的場景和形體的怪異更加顯而易見;他的近作是在花布上畫些小的構件,花布濃烈而離奇的花紋為所繪物體的出場營造了特別的氛圍,而手工添加的物體又打破了純粹的機械復制,留下個人化的痕跡。
茹創業的作品用色和布局讓人想起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但他組裝的圖像有跡可尋卻又離奇萬分,昆蟲、機械物、管道和貓等時常散布在畫面上,形象擬人化而又幻獸化,像是一場自主設置的搞怪童夢的場景。
這五位藝術家的作品盡管是受著動漫與游戲時代的滋養而形成的,但與普通玄幻小說不同的是,玄幻已經成為他們并非刻意經營的言說方式;盡管采用的手法無不充滿著嬉戲游樂的成分,但青春的疑惑、孤寂以及對社會的個性化感受都滲透在其中,只不過為眩目的外殼所包裹不太易于辨析而已。對于70年代生的藝術家,曾有批評家歸納出“青春殘酷”的特征,他們成長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年代,沒有經歷重大的戰爭和災荒,但是其青春受挫感依然出乎意料的強烈;而對于80年代生的藝術家來說,社會的復雜多變一如既往,迅疾改變的道德行為方式以及物質技術的更新投射到他們的心理成長與世界觀塑造的歷程中,不同的是,他們似乎更愿意用虛擬的、魔幻的、戲謔的、并非一目了然的方式來傳達。他們回避深度和沉重,他們的現實身份和僅有的閱歷告訴他們,在紛擾的社會中如何保護自己并獲得“游戲”的愉悅。
應該說,在青春玄幻這個主題下,很多年輕人的作品都可以納入進來。“玄幻”最直露地表達了青年人的欲望與理想,它同樣是構成了我們整個聯展序列所指出的“無所待的逍遙”的取向之一,我們從中可以觀察到這個社會在青年人身上發生了什么,青年人又是如何表達內心意欲以及對社會的觀感的。(信息來源:Tom)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