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為何在拍場上屢創高價
元青花為何在拍場上屢創高價
元青花為何在拍場上屢創高價
元青花魚紋罐,2800萬元人民幣;元青花牡丹紋罐,1320萬元人民幣;元青花“錦香亭”罐,4716萬港幣。這是近期元青花瓷器在國內外主要拍賣市場上的成交價。
自去年7月份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倫敦克里斯蒂創下2.67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最高價后,元青花在拍賣場上的價格扶搖直上,成為鑒藏界矚目的焦點。元青花為何會在眾多的瓷器藝術品中脫穎而出從而備受青睞?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解析其中的原因。
“元青花的受寵應了‘墻里開花墻外香’這句話。”甘學軍認為,雖然是中國制造的瓷器,但元青花已經被世界認同。綜合元青花產生的時代背景、藝術特點及其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地位等各方因素,造就了元青花今天不菲的身價。
他介紹說,從產生的歷史背景看,元青花屬于“貿易瓷”、“外銷瓷”,因其產生就帶有國際性,使它比較容易在今天的國際市場上得到認可。
元青花是元代對外貿易的產物,其銷售對象和使用對象是今中東地區。當時中國的瓷器制造業很發達,吸引了中東地區國家來樣、來料定制瓷器,比如燒制青花瓷的鈷礦料就是從中東地區進口的。不論是貯水用的元青花大罐還是吃手抓飯用的大盤,都符合阿拉伯人的生活習慣。因此直到今天,元青花中的精品都收藏于海外,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館、德黑蘭阿特別爾寺是世界兩大元青花瓷收藏地。
其次,元青花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分水嶺,重要的歷史地位奠定了其高價位的基礎。同宋瓷相比,元青花在制作工藝、紋飾、形制等方面都產生了極其明顯的變化,并影響到中國日后的瓷器制造業以彩瓷為主,青花成為主流。
雖為“外銷瓷”,元青花在紋飾上卻帶有鮮明的中國文化元素,如龍紋、魚爪紋、纏枝牡丹紋以及像“鬼谷下山”這樣的中國人物題材,體現了中國文化強大的融合性與滲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有世界性。
第三,國外對元青花的認知和研究水平要領先于國內,也使得其在國際市場上比其他中國瓷器更受推崇。上世紀50年代,一位美國人對英國大衛德基金會收藏的青花瓷器進行綜合研究,提出了“至正型”元青花的概念,才使世人認識到元青花的存在。而因為沒有實物佐證,國內對元青花的研究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元青花在江西的出土才真正開始。到目前為止,國外對元青花的研究依然領先于國內。
第四,中西方收藏觀念的不同,成為元青花在國外拍賣市場屢創高價的原因之一。拿近日克里斯蒂拍賣的魚紋罐為例,預展期間甘學軍曾看過此拍品,認為其品相并不是很好,但它還是被拍出了280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原因何在?
他認為,造成這種結果源于東西方收藏觀念的不同。中國人收藏力求完美,更看中藏品的品相,即使有一點瑕疵,也會使珍罕的藝術品身價大跌;而外國人在收藏中更注重一件藝術品的歷史價值、藝術地位以及在工藝制作上的難度等,對于品相的高求沒有那么高,因此即便是有瑕疵的拍品也能高價成交。
最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世界范圍內華人經濟實力的提高,一方面造成華人在國際拍賣市場中的廣泛參與,同時帶動了中國藝術品價位的提升;另一方面,這也給國外收藏者以更多信心,使他們愿意收藏中國藝術品。
到目前為止,元青花的拍賣高價都是由西方創造的,而不是在中國本土。甘學軍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國內很難找到元青花精品,另一個原因是國內對元青花的認識和研究相對膚淺,造成市場上近年來出現了很多贗品,影響了收藏者的信心,也使得元青花在國內的拍賣價位遠低于海外。(信息來源:經濟參考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