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絕倫的《程氏墨苑》
精妙絕倫的《程氏墨苑》
精妙絕倫的《程氏墨苑》
時間:2006-07-19 16:41:00 來源:
市場
>精妙絕倫的《程氏墨苑》
 |
《程氏墨苑》十二卷《附錄人文爵里》八卷為明程大約編,明丁云鵬、吳廷羽等繪,明黃鏻、黃應泰、黃應道、黃一彬等鐫的墨模雕刻圖譜。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安徽新安程氏滋蘭堂刻彩色套印。
程大約,字幼博,別字君房,號筱野,又號玄玄子、守玄居士,墨隱道人,獨醒客、鴻蒙氏、鄣山放民、紫宸近侍,安徽歙縣巖鎮(zhèn)人,太學生,善古文,曾仕鴻臚寺序班,著有《程幼博集》六卷。程氏是徽州的制墨名家。既好蓄墨,又精墨法,并有墨坊“還樸齋”販制其墨,所制墨曾貢入宮中。
當地與程大約幾乎同時的還有方于魯,據王重民先生《程大約傳》考證:“方于魯幼貧,客于大約習制墨,后與大約相牾,獨張墨業(yè),輯《方氏墨譜》六卷。”《方氏墨譜》為廣告性質,共收集380余幅插圖,分為六類,并附許多贊美性文字。程大約對方于魯另立門戶,獨自經營已是不滿,對其經營成果漸漸超過自己,又出《墨譜》更是憤怒。于是不惜工本,延請當時著名畫家丁云鵬、吳廷羽繪圖,名刻工黃鏻等繡梓,輯刻出《程氏墨苑》。程氏在墨的造型設計和圖式安排上新意迭出,丁云鵬的圖稿精麗絕倫,黃氏刻工勾凝斷頓,線條細若胎毛、柔如絹絲,曲盡其妙。兩個“墨譜”性質和內容相近,但程氏制作更加精致,收入500余種墨樣,墨形狀各異,題材包括山川景物、草木禽獸、佛道祥瑞等。此書的刻印不僅在插圖的數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藝術水平上都遠遠超過《方氏墨譜》。為造聲勢,程君房約請了當時諸多名流作序,除程氏本人寫于1594年的自序外,尚有申時行、董其昌、利瑪竇等17篇序文。
如果說宋朝是中國和世界印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那么明朝就可稱為中國古代版畫史上唯一的黃金時代,程大約或許沒有想到,他為競爭過對手而刻印的一部“墨譜”在客觀上推動了彩色印刷技術的發(fā)展,將中國的版畫技術推向了高峰,不經意中在中國的版畫史上占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代印刷業(yè)中,各地都有一批很有名的刻工,其中人才最集中、名手最多、技藝自成體系的要數徽派刻工,而徽派刻工又以歙縣虬村的黃氏為最有名。黃氏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刻書世家,刻工又以刻圖版見長。黃氏的刻工大多都有一些繪畫基礎,因此與名畫家合作得心應手,能準確表現畫家原作的韻味,甚至還能恰當地補充畫稿筆觸未到之處。《程氏墨苑》的刻工黃鏻等正是當時的刻版圣手。此書堪稱畫家與刻家的珠聯璧合之作。
現存《程氏墨苑》,有墨印、彩印兩種。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程氏墨苑》彩印本是存世唯一一部保存完整的彩印本。書中有彩色印圖五十五幅,一般采用四色、五色分飾不同的器物、花鳥等。這幅《飛龍在天圖》使用四色彩印,印制精麗動人。彩印使用的方法是在一塊版上將各部分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一次印成,這種著色的印制方法對雕刻和印刷的工藝要求很高,與分版彩印只有一步之遙,可以說他是饾版的前驅。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程氏根據利瑪竇1606年送給他的從歐洲雕刻品中復制的西方文字和圣像,摹繪和雕刻成四幅西方天主教宗教圖畫,并附以羅馬注音,解釋圖畫內容,這或許是第一次將西方刻的圣經故事圖像收入了中國版畫,而且雕刻的精工程度達到了雕版木刻印刷術的最高水平。(信息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