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鑒定室——龍紋雙流提梁壺
專家鑒定室——龍紋雙流提梁壺
專家鑒定室——龍紋雙流提梁壺
時間:2006-07-19 16:43:00 來源:
市場
>專家鑒定室——龍紋雙流提梁壺
 |
主持人: 收藏無限,慧眼識真。觀眾朋友本期的專家鑒定室,我們很榮幸地請到了故宮博物院的丁孟先生。丁先生你好, 歡迎來到我們演播室。丁先生, 據我了解 您從事鑒定工作已經有很多年了,尤其是在青銅器的鑒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因為您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想必您接觸的大多數都是御用的藏品。是嗎?那么今天等待您鑒定的將是什么呢?您猜猜看。
專家:我想是一件銅器,或者說跟宮廷有關的器物。
主持人:先不告訴您是什么,我們先來感受一下。它高大約是二十厘米,寬是三十厘米左右。這個摸上去上面是一個圓的東西。觀眾朋友您不妨先來猜一猜它到底是什么。好現在我來揭曉一下:這是一把銅壺。
專家: 對,這是一件龍紋雙流提梁壺。
解說詞:壺作為古代的盛酒或盛水器,在歷史上使用的時間自商代至今。從沒有流到產生流;從生活用器到宮廷珍品樣式可謂是千變萬化。而龍紋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的象征。這把龍紋雙流提梁壺上面雕刻有精美的龍紋,造型又是新穎別致,極有可能是皇族之物。
主持人:丁先生,您在故宮里是不是常見這類的壺啊?這看起來確實和我們平常使用的壺有點不一樣。你看,特別看到這個壺的很多地方都飾有這種團龍的紋飾。那么這個壺到底是不是出自宮廷呢?
專家:這件壺的地域特征非常明顯。據我所知,在宮廷內并沒有這種雙流壺。為宮廷特制的生活用器一般都有款識。而這件壺不具有這種特征。
主持人:您所說的款識是底下的落款,是吧。對, 確實是沒有款。這個壺的確很有意思,做得跟平常的壺確實有點不一樣。丁先生,這個雙流壺是不是又比單流壺更進了一步?
專家:是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雙流壺比傳統的單流壺在使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非常具有蒙古人的特色。
主持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蒙古族的茶壺了?
專家:是的
主持人:據我了解,蒙古的奶茶茶壺大多數是銅制的,而且造型各異。具體到我們這把壺它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呢? 您認為它是哪個朝代的?
專家:這件壺雖然地域風格非常明顯,但是它是在整個清朝的文化背景下制作出來的
一件工藝品。就拿這個龍紋來講,這件器物上的龍紋就具有清代的典型特征。清代的龍紋已經沒有了明代龍的那種兇猛的神態,它的頭部更加擬人化;方臉、 寬額、 毛發上揚;鼻子兩側有長而卷的須。所以說這件壺上的龍紋是具有清代的典型特征,所以這件壺的制作年代應該是在清代。
主持人:一般的來說到了封建社會龍就成了帝王的標志。由于政治的需要統治者都以壟斷龍紋的手段來提高自己的身價。那么為什么這樣一件蒙古族的生活用具上卻也雕有龍紋呢?
專家:龍紋是歷代帝王的象征,到了明清時期對龍紋的使用和禁忌有了嚴格的規定。五爪龍是帝王的象征,而四爪龍又稱為蟒是王公大臣們可以享用的。這里要提一點, 就是滿族和蒙古族的關系問題。清朝統治集團里,蒙古貴族是地位僅次于滿族貴族。而且清朝一直保持著與蒙古族的聯姻關系。清朝的前幾位皇帝—順治和康熙,他們的妃子
都是蒙古族人。正是因為有這么一個特殊的關系,所以蒙古族在使用器物上用龍的圖案 也就不奇怪了。
主持人:那我們可以看到:這把壺的制作工藝是非常精美的。從這把壺的材質上可以看出它是紅銅質地,而銅在古代屬于貴重金屬。況且這把壺的用料又比較多,整體上看來它非常富麗堂皇,也算是一件重器了。雖然它不是清代的宮廷之物,想必也應該是王公貴族(就像)您剛才說的。
專家:您說的很對。蒙古人有一個習慣就是重銅輕瓷。銅器在蒙古族一直是貴族所享有的專利。這件銅壺制作精美而且還裝飾有龍紋圖案,所以它的所有者一定是蒙古的王公貴族, 或者是部族首領。這個壺恐怕也是在重大的這種宴饗活動中用來招待貴賓的。
主持人:那聽您這個介紹現在事情就比較清楚了。這把龍紋雙流提梁壺是清代蒙古貴族的一個茶壺。那么我們作為一般的愛好者或者是發燒友,怎么來鑒別這個銅器是不是古董類的呢?
專家:目前從市場上看仿制品,特別是仿制這種紫(紅)銅的仿制品,一般仿制者采用的都是電解銅。制作的器物一般都比較笨重。
主持人:就從分量上來講就感覺比較沉一些。
專家:是的。而且它的表面一般都用拋光機進行拋光。由于拋光機的速度比較快,所以對銅器表面的光澤打磨得很厲害。所以光澤比較刺亮,而且還帶有火氣。
主持人:好,謝謝您。相信觀眾朋友已經從丁先生這里學會了。希望這對您的收藏能夠有所幫助。好,下面我們即將為您揭曉一下龍紋雙流提梁壺的最終價值。
估價師:這是一件清代紅銅制的雙流提梁壺。在壺的器身與口部流處有團龍紋,整器的造很特殊、工藝也很精湛,判斷它是清代蒙古族的生活用器。我給出的市場參考價格是五萬元。
主持人:好,我們的價格也出來了。謝謝估價師。那趁我們專家還在演播現場,我趕緊為觀眾朋友了卻一點心愿吧。這是我們的觀眾朋友給我們發來的這些照片,希望您做一個現場的鑒定。您看這個是一個梅枝耳香爐。您看這個,首先確認一下 它是真的還是假的?
專家:從圖上看這件梅花銅爐應該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主持人: 這個提梁壺好像不具有少數民族的特點。
專家:是,這件銅壺是流行于清朝中晚期中國的民間非常流行的一個壺的式樣。
主持人:您看這里還有一些細節的照片。
專家:是的,這個壺嘴的前面是蝙蝠和錢紋,它這個寓意是福在眼前。
主持人:這里還有一個朝天耳銅香爐。這個是真的嗎?
專家:這個朝天耳銅香爐是仿大明宣德年間制作的。但是這個作品不是明代的作品。
主持人:清代仿的?那它也具有古董的價值是嗎?
專家:是的,它是具有文物價值的。
主持人:看來我們有些觀眾也收藏了一些有價值的古代藝術珍品。好了觀眾朋友,
我們今天的《藝術品投資》就這些,感謝丁先生來到我們演播現場,同時歡迎您繼續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其他節目。(信息來源:央視國際-藝術品投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