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6日,參加拍賣會的買家們正在對趙孟頫的《滾塵馬圖》競價。當日結束的西泠印社2006年春拍會古代作品專場中,趙孟頫作品《滾塵馬圖》成交金額(包括10%的傭金)達到649萬元人民幣,成為古代作品專場的“標王”。
新華網浙江頻道7月17日電 (記者 余靖靜)16日上午結束的西泠印社2006春拍會古代作品專場中,趙孟頫作品《滾塵馬圖》成交金額(包括10%的傭金)達到649萬元人民幣,成為古代作品專場的“標王”。
據介紹,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宋亡后仕元。他是文人畫家中罕見的全才,山水、人物、鞍馬、花鳥、竹石,無一不精。鞍馬畫雖不及他的山水畫影響大,但也成就卓著。現存的趙孟頫鞍馬畫幾乎都收藏于博物館中,在市場上很少出現,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的《人馬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館藏的《人騎圖》卷、《秋郊飲馬圖》卷、《浴馬圖》卷等。此次拍賣的《滾塵馬圖》卷畫面用線絲絲不茍而氣韻生動,馬的結構除了線條之外,主要運用渲染的方法,繼承了唐代的鞍馬畫風,據推是1296年之后的作品。該作品經過清宮收藏,上有乾隆的多個鑒藏印,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第三十七及《清高宗御制詩》三集卷七,被稱為"有皇室血脈之物"。
同場拍出的另兩件“高位”作品是:元代山水名家夏考昌《溪山漁樂圖》,成交價517萬元;清初大家王原祈的《南山圖》,成交價330萬元。
據介紹,"厚今薄古"是以往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常見現象,"這些‘高位‘作品傳遞的信息是,古代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和商品價值都在回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宣傳、出版部主任胡西林說。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隸屬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自1904年創立以來,迄今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的學術團體。經歷2005年春秋兩場拍賣會,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如今穩坐中國南方藝術品拍賣的頭把交椅。
15日至16日在杭州舉行的西泠印社2006年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匯聚拍品約1300件,總標的達3億元人民幣,共設首屆華人油畫雕塑、古代書畫、十大師、百年西泠、海派名家、近現代名家、精品成扇等七大專場。(完)
小資料: 趙孟頫,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滅亡后,歸故鄉閑居,后來奉元世祖征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著有《松雪齋集》。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于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后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