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投資潛力看好 古代強于近現代
中國書畫投資潛力看好 古代強于近現代
中國書畫投資潛力看好 古代強于近現代
今年春拍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中國書畫尤其是近現代書畫上拍數量和估價大幅縮減,成交狀況不佳。與去年同期相比,曾經火爆一時“海派”、“新金陵畫派”重歸理性,而像“嶺南畫派”則是可謂揚眉吐氣。在板塊調整的時候,對于畫家的追捧卻依然存在,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崔如琢在2005年創作的《千山飛雪圖(八幅)》鏡心,以1556.08萬元成交,創下了在世畫家作品拍賣的新紀錄,這無疑顯示出近現代書畫精品的“統領”地位更趨明顯。
與近現代書畫相比,古代書畫表現相對堅挺。究其原因,從表面來看是古代書畫相對稀少,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是因為近現代書畫市場,很多作品以及畫家背后一般都有人托盤。而古代書畫基本上都是以質取勝,幾乎不可能通過坐莊的方式進行運作。不少拍賣行紛紛在春拍中加重了古代書畫的分量。
投資者也對其產生了空前的熱情,上半年成交超過千萬的中國書畫中,除了崔如琢的作品屬于近現代書畫,其余都是古代書畫。其中更有許多“黑馬”出現,像在上海國拍的春拍中,宣德皇帝書法手卷,從1.8萬元起拍經近40分鐘、200余次的競價至226.6萬元成交。此拍品競爭之激烈、價位攀升之高,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這主要是因為,這件作品的真偽存在著一定的爭議,主辦方需要通過市場對其進行定價,從最終的情況來看,顯示出目前的古代書畫市場的投資者還是非常成熟的,也對于古代書畫的投資潛力非常看好。(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