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期的春拍經歷塞翁失馬
調整期的春拍經歷塞翁失馬
調整期的春拍經歷塞翁失馬
隨著西泠印社春拍落下帷幕,今年春季的藝術品大型拍賣也告一段落。從去年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低迷開始,很多人便將此次春拍視作一次調整,期待重新建立對藝術品市場的信心。
天價、紀錄出現頻率降低
藝術品拍賣中的假拍或許已是公開的秘密,其中一部分是為了制造轟動效應、達到宣傳效果,創造天價和紀錄成為一些新公司包裝自己的手段。
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排行榜顯示,今年春拍期間的藝術品高價的前十名均出自蘇富比和嘉德等大型藝術品拍賣公司。上海某拍賣公司業務主管表示,在拍賣市場活躍的情況下,創紀錄或許可以達到宣傳效果,在低谷中卻很難讓人相信,高價藝術品的價格基本回歸真實。
也是由于假拍的存在,總成交額也不再被看作衡量結果好壞的標桿,有人認為以成交總額排名拍賣公司對于恪守真實的拍賣公司并不公平。“拍賣市場的成功并不在于‘天價’的爆發,或‘黑馬’的頻出,以及成交單的全線‘飄紅’。平平淡淡也許才是真。”嘉德中國書畫部專家這樣表示。春拍基本塵埃落定時,各家公司在拍賣調整期究竟有多大盈利空間,也是“冷暖自知”。
收藏心態變化
曾經是內地藝術品拍賣最重要組成部分的近現代書畫整體水平大規模縮水,沒有紀錄和高價出現,平均價格降低了一半。甚至香港佳士得也受到波及,這部分的成交率不足70%。“去年秋拍時的打擊讓書畫提供者極為謹慎,近現代部分的征集非常困難,精品的數量減少,幾乎沒有人愿意把重頭藏品提供上拍。”一家拍賣公司的副總經理感慨。
“不是所有的近現代書畫都在降價,公認的精品、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藝術家都很穩定,買家出手都很冷靜、謹慎。”上海收藏家董榮亭說。也有人認為,大量抱著投資心理的外行因市場慘淡而退出,今年春拍實際是專業收藏家和行家的較量,怎樣的作品有怎樣的價錢,大家都有心理底線,不再盲目、情緒化地追逐。或許可以用“塞翁失馬”形容近現代書畫的現狀,降價只是讓其回歸真實。
油畫被看作繼近現代書畫后的又一內地藝術品拍賣的“扛梁”部分,但今年春拍中,即便是嘉德也沒有取得轟動效應。北京一家拍賣公司的油畫部主管表示,油畫價格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但很多人期望大幅度提升,這種心態下才會失望。
西泠印社拍賣公司油畫部經理洪平濤原本期望,投資近現代書畫的群體會有5%轉向油畫,但拍賣結束后他告訴記者,這一收藏群體還需要慢慢培養。油畫中最為活躍的兩部分依然是寫實油畫和觀念性很強的當代作品,老油畫和帶有地域特點的作品受認可的程度并不高,炒作和跟風心理是目前的大礙。“如果油畫總是以高價出現,就會把原本要進入收藏的人嚇住,并不是好事情。”洪平濤說。
專業和綜合的兩條道路
去年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低落時,有專家建議,為了避免“一損俱損”,拍賣公司應健全門類往綜合方向發展。包括書畫、瓷器、古籍善本和油畫等門類的中國嘉德,還把碑帖書法和銅鏡等列為專場,將藝術品細分拍賣,并向縱深發展,這使其受市場變化影響并不大,春拍總成交5.35億元。上海朵云軒則是主營中國書畫的專業公司,其春拍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專賣店或是品牌商場,這應是藝術品公司結合自身條件的選擇,靠眼光和服務生存的藝術品拍賣公司調整期更應思考如何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品牌。(信息來源:東方早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