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脫稿剪出“揚子晚報”盼《剪字法》能出版
老漢脫稿剪出“揚子晚報”盼《剪字法》能出版
老漢脫稿剪出“揚子晚報”盼《剪字法》能出版
時間:2006-07-18 14:58:00 來源:
收藏
>老漢脫稿剪出“揚子晚報”盼《剪字法》能出版
昨日,一位著白衫的黝黑老漢走進本報,用一把剪刀玩起了“脫稿剪字”絕活,這位年近80的老人名叫張開華,在他一雙平時要干農活的粗糙的手中,剪刀和“青紙”進行著和諧的交流,剪刀在紙上旋轉起舞,幾分鐘內,“揚子晚報”就一氣呵成地誕生了。據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競介紹,目前在中國剪紙界,能用剪刀剪出花樣的民間高手眾多,致力于脫稿剪字的民間藝人卻并不多見。不打底稿,一剪刀剪到底,這就決定了脫稿剪字的高難度。
張開華老人告訴記者,此次特意從新沂市阿湖鎮嶺東村趕來,就是被日前本報報道的第二屆國際剪紙藝術節將于8月中旬在中國剪紙之鄉和林格爾舉辦的消息所吸引。自己從事剪字已經有50年的時間了。20多歲的時候,一次看小姑娘剪窗花的經歷,讓張老漢突發奇想,中國字筆可以寫,刀可以刻,為什么不能用剪刀剪出來呢?
和張老漢交流起來非常費勁,由于他方言很重,常需要同行的年輕人翻譯,但是他這句話記者聽得很清楚:“難度大我才要做,我就是喜歡挑戰。”對只上過一年私塾的張老漢來說,從事剪字這一項需要一定書法修養的工作是具有相當難度的。但是他肯花力氣鉆研,務農時他隨身攜帶剪刀,有空閑就拿樹葉、樹皮、孩子作業本等“開刀”。這些不務正業的出格舉動甚至引起家人的不滿和村里人的不解,人送綽號“張傻子”。面對鄰人的譏笑,張老漢索性自己刻下一方印章“張傻”。說起來,這個綽號放在他身上倒也有幾分意思,現在張老漢還習慣于蹲在家里剪,一連幾個小時,忘記吃飯睡覺是常事?!拔以浻?0年沒有剪出一個完整的字,我就將字拆開,從字的部首開始練,慢慢積累成功經驗?!痹趶埨蠞h看來,事物都是有規律的,脫稿剪字的關鍵是要找出字的內在規律。要一剪到位,字中間不能斷開,而且用剪刀“寫字”的時候,靠的是逆向思維,剪的順序和用筆寫字的順序完全相反。
現在張老漢能熟練地臨摹或憑空剪出各種字體的中國字,由于不收學費,“門徒甚眾”,他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自己寫的《剪字法》能夠有機會出版。(信息來源:揚子晚報網 記者張楠、趙虹/攝)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