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虛火”回落
藝術品拍賣“虛火”回落
藝術品拍賣“虛火”回落
今年春拍顯示:部分藏家開始理性收購
西泠印社藝術品拍賣會15日在西子湖畔舉行,這是今年中國藝術品春拍盛季的收場戲。春拍如潮,潮起潮落,總牽動著不少人的心。
回歸理性
京滬兩地大大小小數十場拍賣會過后,許多行家感覺到,中國藝術品市場行情已從火爆態勢轉為疲軟下跌之勢,這主要體現在成交率和成交價的下降上。再也沒有了像去年那樣百分之百的成交率,也不見了豪氣萬丈、勢在必得的買家。有些小的拍賣會甚至出現了稀稀拉拉、冷冷清清的場景,許多拍品爭上一兩口就落槌了,還有不少拍品流標……
有意思的是,不少收藏家卻對此感到樂觀。他們認為,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走跌,而是回歸理性了。現在是真正的收藏家可以以較為合理的價格來選擇藝術品的時候了。去年藝術品市場的所謂火爆本身就不正常,是炒作和失去理性后挑起的“虛火”。這種“冒進”的高價,使得愛藝術的收藏家望而生畏,而許多買家其實并不愛藝術,目的不過是想將藝術品炒到更高的價格售出牟利。
“跌”之原因
仔細分析春拍,發現并非所有的藝術品都“跌”了。“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那些被過度炒作的拍品降溫了;大量流標的拍品本身就是不應該出現在藝術品拍賣這大雅之堂上的贗品;也有一些盡管是名家真跡,但屬粗糙的應酬制作。這樣的“跌”,反而說明買家更加內行了。還有,因為有些藏家擔心行情走跌,而不愿意將好的藏品出售,使得拍品整體質量下降,這也勢必使成交量不如去年。而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依然非常穩健,甚至呈現價格上升趨勢,如古代名家書畫、未經炒作的現代名家大師真跡和高品質的古董藝術品。
清理門戶
在近兩年“火爆”的拍賣中,有一些炒家不顧藝術家在美術史上的地位,蠻橫地認為金錢的力量可以改變藝術史,改變藝術的學術評價,因而狂炒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使得這些藝術家作品的市場行情排名與藝術史排名極不相稱。
“跌,有利于藝術品拍賣市場清理門戶。”收藏愛好者胡文源稱。他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拍賣行魚龍混雜。拍賣行本該是維護買賣雙方利益的公平中介機構,而現在某些拍賣行卻成了坑害買家的陷阱?!叭ツ晡乙苍谂馁u行買到了贗品,現在我將這件贗品掛在自己的家中,時時提醒自己當心那家坑害自己的拍賣行。”他指出,有的新生拍賣行是由過去的收藏家開辦的,他們想將自己的藏品出手,又不愿“肥水外流”,便自己開拍賣行賣自己的東西。這樣的拍賣行盡管有好東西,但不少買家不放心,怕被耍,所以懶得去?,F在拍賣行的信譽越來越受到買家的重視了。
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一些收藏家由于對藝術品未來走勢把握不準而缺席春拍。對此,上海香山畫院執行院長陳明笑道,過去價格高得這么玄乎,他們敢買;現在價格低了他們卻不敢買。這只能說明中國的收藏家還不夠成熟,往往像做股票似的追漲殺跌,缺乏對藝術品的評估能力。
一些資深收藏家說,他們依然在春拍期間買了許多好東西。即使那些被炒作過的藝術家作品,如今回復到合理的價格后,依然值得關注和購買。對于未來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人們寄希望于更多的真誠、真知、真愛,當然,還有真貨。(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林明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