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充滿了“戲劇性”的畫家——倫勃朗誕生400周年
一個充滿了“戲劇性”的畫家——倫勃朗誕生400周年
一個充滿了“戲劇性”的畫家——倫勃朗誕生400周年
時間:2006-07-17 17:12:00 來源:
市場
>一個充滿了“戲劇性”的畫家——倫勃朗誕生400周年
 |
1606年7月15日倫勃朗出生于萊頓的一個富裕磨坊主家庭。15歲時,他沒有按父母的意愿上萊頓大學,而開始隨當地的一個歷史畫家學畫,3年后,他轉入阿姆斯特丹的歷史畫家彼得·拉斯特曼的畫室。盡管只有6個月時間,但后者對于宗教與神話題材的偏好,包括從畫面的構圖布局到表現手法,對于日后倫勃朗的畫風有著很大的影響。倫勃朗回到萊頓后,與師兄揚·利文斯合租了一間畫室,并在那里畫出了他最早的歷史畫和自畫像。
17世紀初阿姆斯特丹在商業和貿易上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對于繪畫的需求,也許是倫勃朗1631年移居阿姆斯特丹的主要原因。不久,他為商人魯茲所畫的半身像和群像《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奠定了他作為當地最主要的肖像畫家的地位。而1634年倫勃朗與富有和名門出身的莎斯基亞的婚姻,更是提高了他的社會地位。1639年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了一幢以當時的標準來說是屬于相當大的房子,并開始收藏藝術品。
莎斯基亞去世的1642年,倫勃朗畫出了后來成為他最著名的《夜巡》,其中富有戲劇性的姿態與表情,強烈的光影,以及對服裝與首飾等細節的精致刻畫,在此畫面中得到了極其充分的發揮。此畫在18世紀末時,因年久而變得發黑的上光油,而被誤認為是“夜景”而得名。至于倫勃朗因富有獨創性地把這一極其平凡的場面,表現得充滿了戲劇性而引起了那些顧客的強烈不滿,最后成為一貧如洗的“窮光蛋”的傳說,則是十足的19世紀的杜撰與夸張。
但從17世紀40年代開始,倫勃朗逐漸失去了原先在肖像畫方面的主宰地位,訂貨的減少,投資的失利,再加上長期的奢華與鋪張,終于給他的經濟帶來了危機。1656年他宣告破產,盡管其財產和收藏被拍賣,但收益仍不足以抵償債務。后來他搬到了一個較為貧困的區域,并在那里以他兒子和情婦的名義開了一家畫店。他的晚年生活,因情婦與兒子的相繼去世而蒙上了陰影,但這并沒有因此而削弱了他的藝術,他的畫面在情感表現的深度上,與他的那種帶有表現性的技法還是十分一致的。他1669年10月4日去世,4天后被安葬在附近教堂的一塊無名氏的墓地里。
盡管倫勃朗通常被認為是個善于在畫面中表現強烈光影的大師,然而,就是他的那種充滿了“戲劇性對比”的畫面,從十分精致的細節刻畫到極其粗狂的草率用筆,在分寸的把握上,常常失之過火,在表現手法上,往往缺少協調與統一,使得當時絕大多數的批評家都認為他“是個有瑕疵的天才,其缺點是他的‘粗野’和缺乏‘規范’”。因而倫勃朗的名聲,一直要等到那個嘲笑習俗,并認為藝術家應該表現內心情感的浪漫主義時期,才得以被重新提升到了今天這樣的高度。(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吳正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