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火花產于廣東
中國最早火花產于廣東
中國最早火花產于廣東
時間:2006-07-15 16:33:00 來源:
市場
>中國最早火花產于廣東
 |
中國最早的火花和民族火柴工業均誕生于廣東。北伐時期,愛國商人還曾專門為北伐將士設計發行特種火花,以鼓舞士氣。一個火花精品展將于本月13日至23日在荔灣區圖書館展出。
火花是人們對火柴盒貼畫,也就是火柴商標的美稱。精心設計的火花堪比藝術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今年58歲的廣州市民李偉欽,花47年收集了約50萬張中外火花。他收藏了中國最早的火花,即1879年(清光緒五年)由廣東佛山巧明火柴廠印制的“舞龍嘜”。這枚火花圖案為四個小童舞龍,風格古樸喜慶。有意思的是,李偉欽收藏有七個不同廠商生產的“舞龍嘜”火花。
原來,巧明火柴廠于1889年遷至廣州,到了上個世紀頭十年,廣州地區的火柴廠除巧明外,還有太和、番禺市橋廣中興龍廠、華興等七家。當時中國并無商標注冊制度,由于當時“舞龍嘜”商標深入民心,七家火柴廠也都使用“舞龍嘜”商標,以吸引顧客。
然而,巧明廠不久被日本商人吞并,并改名為“巧明光記”火柴廠。日本商人通過領事館向清政府施壓,聲稱其他廠使用“舞龍嘜”商標屬于“侵權行為”。而清政府外交衙門照會日本公使,稱龍是清政府的國旗,因此,國人以舞龍為商標與外國人無關,不屬侵權。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廣西梧州火柴廠還在使用“舞龍嘜”商標。
今年是北伐戰爭90周年,在李偉欽的藏品中有一枚特殊的北伐紀念火花。1916年春夏北伐戰爭前夕,時任護國軍總司令的蔡鍔為了“振軍威、鼓士氣”,在廣東肇慶舉行了一場以賽馬為主項目的“軍中運動會”。而蔡鍔的老友、廣州興利華記火柴廠的老板畢永華,不僅贊助了“軍運會”,為了表示對北伐的支持,還以賽馬為題材,設計出一款新火花。畢永華采納蔡鍔的建議,火花畫面充分顯示了“護國軍”特點,騎士身穿草綠色軍裝、馬靴,吹響沖鋒號,更在軍號前標以碩大的紅色“V”字,象征勝利(即英文victory縮寫)。
定稿后,畢永華立即趕回廣州印刷,由于操勞過度,不幸突發中風倒在印刷廠包裝車間,撒手人寰。蔡鍔聞訊后悲慟地說,一位商人能有如此愛國激情,我軍將士更要不負厚望,奮勇出擊,將革命進行到底。
這款“戰馬牌”火柴面市后,備受社會青睞。北伐軍將士將其稱為“最佳軍需寶”,孫中山先生對此也有過譽評。1921年會見當時蘇俄代表馬林時,還贈送他幾打“戰馬牌”火柴。
隨著打火機的誕生,火柴如今日益淡出人們的記憶。包括廣州火柴廠在內的多家曾以印制火花而馳名全國的火柴廠紛紛關門,全國僅剩四五十家。與此同時,火花的收藏價值卻迅速飆升,目前,上個世紀20年代由巧明廠生產的“舞龍嘜”火花已被估價到8000元一枚。(信息來源:廣州日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