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酒神坐騎“跳”上突厥金杯
羅馬酒神坐騎“跳”上突厥金杯
羅馬酒神坐騎“跳”上突厥金杯
一只公元6世紀的突厥金杯上的虎柄造型,竟與4至5世紀的拜占廷帝國銀器流行的虎豹造型手柄相似,從中揭示了突厥民族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昨日,省博物館介紹了《走向盛唐》展覽中兩件獨特的突厥金器,專家介紹,它們保存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古老信息。
金杯上的“老虎”有羅馬血緣
鑲嵌紅瑪瑙虎柄金杯、鑲嵌紅寶石帶蓋金罐兩件金器均出土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波馬古墓,其主人當為公元6世紀突厥的一位高級貴族。
鑲嵌紅寶石帶蓋金罐高14.7厘米,重489克,金罐蓋上飾草葉紋,金罐上鑲嵌有紅寶石、雞心形寶石,光澤亮麗;鑲嵌紅瑪瑙虎柄金杯器身因受擠壓而變形,器身內處通體模壓菱格,每格內焊接寶石座,內鑲嵌橢圓形紅色瑪瑙。讓專家感興趣的虎形柄焊接在口沿下至中腹部,虎頭寬而圓,兩耳豎立,四肢雄健,腰身細長,虎尾下垂,通體刻虎斑紋,形象生動。
兩件金器除了精湛的工藝,還傳遞出了歷史信息。省博物館研究員鄭曙斌介紹,在希臘神話中,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坐騎就是虎或者豹,因此,有關酒神的希臘和羅馬藝術中,虎豹成了不可缺少的角色,并且常被塑造成趴在酒壇旁邊啜飲的樣子。鑲嵌紅瑪瑙虎柄金杯雖然產自突厥,其酒器同虎柄配合的獨特造型,令人聯想到羅馬的藝術傳統。
鄭曙斌說,西突厥興起后,就與繼承羅馬文化的拜占廷帝國之間有著密切的使節往來,之后隨著西突厥西征,打到歐洲東部,拜占廷的銀器有可能作為外交禮物或戰爭的掠奪品被帶入西突厥汗國。很可能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來自拜占廷的虎豹雕像被突厥貴族接受,并進而應用到本民族的器物中。
據了解,中國最早輸入西方的金銀器在北魏,這一時期的金銀器帶有明顯的西亞、中亞風格。如拜占庭帝國時期風格、波斯薩珊王朝風格等。在這個交流過程中,突厥民族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融合了東西方文化,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藝術。
品味中國早期青瓷
瓷器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我國最早的青瓷出現在東漢,到西晉時期已形成比較成熟的青瓷工藝。昨日公開的一件青瓷獸形尊,就來自我國最早的青瓷產地之一——浙江越窯。
青瓷獸形尊為西晉時期所產,這件尊將一個獸頭塑在器上作為裝飾,器腹為獸腹,器耳為獸耳,獸的四爪、雙翼、脊、尾全飾在器的各部位上,渾然一體,幾乎分辨不出或獸或器,表現出富有想像力的藝術構思,迄今在我國還沒有發現第二件同樣造型的器物。省博物館專家補充說,在西晉,我們湖南的湘陰窯,是與浙江越窯齊名的著名青瓷產地。(信息來源:長沙晚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