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建筑≠合格基層圖書館
書籍+建筑≠合格基層圖書館
書籍+建筑≠合格基層圖書館
——訪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
國內基層圖書館經費緊張,一些基層圖書館“空殼化”已成為普遍現象?;鶎訄D書館應該如何辦?蓋上幾棟樓,購置一些書能否把圖書館辦好?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
基層圖書館的作用是什么
一個基層圖書館就是所在地區的文化心臟,是這個地區繼續教育、社會閱讀的一個平臺或者中心。方便、豐富的文化生活,是和諧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有人甚至提出,多建幾個圖書館,犯罪率都會下降。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百多年來,所有圖書館的學者和從業人員,都有這樣一個理想,讓圖書館成為民眾繼續教育的場所。
談到基層圖書館的建設問題,王余光教授認為:基層圖書館舉步維艱,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王教授介紹,他曾走訪過一些基層圖書館,這些圖書館中,有一些辦得比較好,如東莞圖書館、蘇州圖書館,這些都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當然,經濟發達不一定圖書館就辦得好。這些圖書館辦得好,主要是辦館理念比較好,始終明確圖書館是為群眾服務的。比如,東莞圖書館每周都舉辦講座,免費提供給大家,還提供“親子閱讀”的服務,讓市民享受家庭閱讀的樂趣;在蘇州,政府把圖書館建在全市最繁華的中心地帶,作為全市最重要的設施之一。這些圖書館的發展,固然離不開當地的經濟支撐,但保持健康的辦館理念同樣是關鍵。
另一方面,一些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圖書館由于經費嚴重不足,出現了“人吃書”的現象,圖書館只有幾個工作人員,沒有什么書,圖書館就是養著這幾個人,像一個福利院,老百姓覺得它可有可無。一些地方上的負責人也不重視,認為圖書館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中國圖書館協會曾經提出一個建議,每個圖書館經費不要少于五萬元,但是很多基層圖書館的經費只能維持日常的花費,沒有足夠的購書經費,甚至購書經費是零。
經濟因素是否是基層圖書館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
經濟只是一方面,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有些地方,并不是經濟原因,而是觀念上的問題。衡量一個圖書館辦得好壞,首先是一個管理上的問題,怎么投入,怎么長期發展。經濟貧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大眾覺得圖書館對于這個地區非常重要,必不可少,那么就會從各方面投入。相反,圖書館辦得越差,就越沒有人去,政府就越不愿增加投入,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王余光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需要在制度和觀念上下工夫。他建議說,一個地區的報紙和電臺都應給圖書館作宣傳,一方面促進民眾觀念的改變,另一方面促進地方政府觀念的改變。圖書館需要輿論的關注和呼吁,讓人們去了解圖書館,讓大家知道圖書館的作用,一個適宜人居的環境,需要文化的滋潤。
同時,還有必要提高圖書館從業人員的素質。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具有服務意識和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讓民眾認可圖書館。如果一個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愛書,他怎么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呢?可是現在中國圖書館教育正在萎縮,圖書館人員正在流失。這也是讓人痛心的地方。有些圖書館辦得不好,跟這個有很大的關系。
基層圖書館應如何辦
對基層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問題,王余光教授認為:首先,基層的公共圖書館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政府投入資金,二是提供免費服務給公眾。
國外圖書館的經濟來源有兩方面,一個是政府的無償投入,另一個是從社會募捐。美國的很多公共圖書館就是依靠這種模式發展起來的。我們國內也有這種模式,但是還沒有形成慣例。
既然圖書館是民眾自己的圖書館,就需要民眾去關愛他。圖書館和政府應該多宣傳,引導民眾熱愛圖書館。一方面要靠政府撥款,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投入。圖書館更要提高自身素質,證明自己對市民的捐贈正在很好地利用。
中國是一個崇尚讀書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耕讀傳家”的傳統。人們需要物質,也需要文化?,F在,一些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圖書館,圖書館的辦館條件越來越好,圖書館從業人員的素質也越來越高。相信這種良性循環,會使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柳霞、文藝橙、史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