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擁軍畫冊-評論
羅擁軍畫冊-評論
羅擁軍畫冊-評論
冰石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歷,正是這種經歷給他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他熱愛生活,冷靜地觀察生活,用心去體驗生活,他是理性的,也是性情的,從他的作品《呼吸》中可以看出他對社會和人的思考,他困惑、憂郁、焦慮,也反映出他的對大理想生活的渴望,他期待、喜悅、夢想,《呼吸》是矛盾的。冰石又是真實的、單純的,他作品中飄忽不定的符號折射著“禪”的哲理,空靈、超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能站立于人群之外來記錄人群,將愉悅精神和理性思想寄托于筆墨的逍遙 ,這一點上,冰石和古代文人畫家有著共同之處,“道”對于古代文人而言是無上的追求,畫家冰石又何嘗不是,盡管對于一個畫家而言,冰石還是那么年輕,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追求完美的信念和敢于超越自己的勇氣會讓他的藝術之路將越走越寬。
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博士 王雪峰
基于生活的體驗,在內心哲學思考的過程中構建充滿符號意義的影像,是近期冰石作品所表現出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沖突與和諧的兩個維度中,作品的內在意蘊得以自然地表達和鋪陳。然而,從冰石作品的表達和鋪陳中,讀出的更多是解構而非概念,過程而非終局,這就使作品內涵的發展與作者個人的旅程密切交關,充滿著在動態變化中的裂變和整合,體現出作者人生思索的華麗軌跡。
南京大學政治系博士 譚 忠
冰石能夠用他自己獨有的眼睛去看待這座城市,欣賞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人群。他讓思想的空間穿越城市與城市的走廊,飄來飄去,開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在熟悉的味道中感受都市的喧嘩和深更半夜寧靜下來的清靜;感受都市涌動著的人群和我們所各自擠身其中的單薄和尷尬;感受都市現代文明日具狂漲和尋覓自己的一方小土,在我們擠身的城市之中靜靜地思索、思想。他的作品帥意大膽、另有洞天,水墨、人物造型、好看之色,可圈可點,讓我喜歡。
中國美協會員、國畫家 沈雪江
冰石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他關注著一群因社會競爭、精神緊張而處于“病態”和矛盾中的現代都市人和都市邊緣人。這類人焦慮、迷茫、自卑卻又好強。冰石用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去捕捉他們并與之對話,他將人們生存空間和心理空間的現象和狀態化作水墨語言進行概括和闡述。畫如其人,于是便有了《碎片系列》、《狀態系列》、《呼吸系列》。我認為這是冰石將波譜藝術、超現實主義以及表現主義等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所表現出的后現代理念的一次成功的嘗試。作品中,我能感受到這群人表現出的不穩定感和恐懼感,但他卻運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將這些“受傷人”的矛盾和壓力詼諧地轉化為喜悅和幽默,看后使人忍俊不禁,透過他的畫面又留給人們深深地思考。
中國美協會員、油畫家 丁 設
《呼吸》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奇異萬千的都市人在冰石的筆下拓展出千姿百態,在水泥框架不斷擠壓下的城市中,如萬馬奔騰般的人流不斷交匯,用心靈激蕩出萬般漣旖。初進城市的迷茫者,朝不飽夕的掙扎者,人云亦云的隨眾者,紙醉金迷的沉落者,豪氣萬仗的前衛者,低頭沉思的思想者,獨來獨往的單行者,千呼百應的領導者,共同繪就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城市生活圖。冰石不僅是畫家,更是一個思想者,他通過畫詮釋了人們生活在城市中的彷徨與無助、堅毅與進取。畫的本身就是鮮活的實在。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哲學碩士 何光勝
境由心造,是畫家激情和內心創造對應合一的結果。冰石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現代意識,滲透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之中。他在營造畫境中有師法前人常規法則部分,更有屬于他個人藝術眼中的氣象。他用簡約、散淡的筆墨去營造畫面。可以說,“散淡與飄逸”是其個人畫風的突出特點。造型在隨意抒寫中流露出極其靈性的趣味,給人以放任自由的輕松感,沒有形似的約束,只求心靈的意象表達。畫中空間與時間、具體與抽象的和諧相交、彼此碰撞,皆流露出畫家的心緒與精靈。他的作品夢幻與現實共存,并且相互滲透;墨與色的交融,超越被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所扭曲的人性以及現實生活的束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使人回到了本性的空間,表現了對生活的體驗。
美術評論家 朱建國
我喜歡去深山寺院中,在那里,可以獲得一絲寧靜,可以暫時遠離浮躁。信仰是什么?我常常在思考這個問題,在擁擾的塵世中,或者是名利浪潮中的一員,或者是遁世群體中的一族,看起來很幸福,實際上很痛苦。革命年代,人們講求忠誠;和平年代,人們追求“價值”,歸根到底,是在尋求一種立場。但是立場是什么,正確的立場又是什么,困惑縈繞在所有思考這個命題的人心中。此刻,中國人的立場模糊了。我經常覺得,國外每周去基督教教堂的人們很幸福的,因為他們有信仰,有寄托。有了信仰和寄托,立場就成為了信仰下的次要范疇,也就模糊起來。兩種模糊,使世界變得精彩起來,使選擇變得多樣起來,使人生起伏起來。冰石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對藝術很執著,一直在努力創作著。當呼吸系列和刪除系列躍入我眼簾時,我驚詫了,驚詫于視覺的沖擊,驚詫于心靈的交互。時空和理想的交錯,命運和天地的共鳴,宛如唐詩和宋詞的顛覆,古典和現代的碰撞,夢幻和覺醒的更迭。創作之靈性,生活之感悟,態度之婉約,合拍如一,撫掌笑曰:“妙哉”。立場是什么?我自知。
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 戴 路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