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家變內斂了
行為藝術家變內斂了
行為藝術家變內斂了
7月8日在北京阿拉里奧藝術空間開幕的“超驗的中國”藝術展上,以往常見的中國符號———“長城”、“故宮”、“漢字”大幅度減少了,也沒有血腥氣味的行為藝術“,取而代之的WAZA組合時尚的動畫作品、曹斐拼湊的廣東街景和音樂表演。33位來自繪畫、雕塑、裝置、攝影、錄像及行為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參加展覽,策展人朱其表示自己更重視那種表達出”痛楚感“的作品,”比如流行的卡通繪畫就幾乎沒有選“。
朱其認為這幾年當代藝術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藝術市場很火,藝術家沒前幾年那么”苦大仇深“了,對歷史符號的興趣也在減少,更關注當下的經驗,也變得內斂了”。他指出,無論是社會經濟變化還是藝術上,當代中國的發展都已經超出既有的模式和經驗,在世界上都找不到類似參照系,所以人們必須找到屬于它自身的思想和藝術表達方式,在某種意義上真正形成中國當代藝術一股潛在的潮流,因此他把展覽題目確定為“超驗的中國”。
但是最新的中國符號———表現中國建筑熱潮的作品仍然出現在展覽中,這是最近幾年來不少藝術家喜歡的題材。韓冰就把三個民工請到展廳中,他們在粗陋的磚塊、棉花之間坐著,而韓冰本人在他們后面親吻巨大的鏟車抓手———這是北京建筑工地上常見的鏟車的部件。韓冰說這個名為“愛在大工地時代”的行為藝術用機器和自己身體的關系袒露個人在巨大的城市化進程中的無奈和反思。(信息來源:新京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