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本周有七場拍賣
南京本周有七場拍賣
南京本周有七場拍賣
日漸走高的氣溫,絲毫沒有擋住拍賣會的頻頻推出。記者了解到,本周南京將有7場拍賣會,標的物品種豐富,包括二手車輛、出租車營運證、商鋪、土地、紅木家具、數碼相機、名牌手表等,從各拍賣公司的報名情況來看,屆時將有近千位市民參加這7場拍賣會,市民參拍的踴躍程度令拍賣公司也始料未及。隨著整個行業的紅火,拍賣也越來越被看成是投資理財的新渠道。
參加拍賣獲益頗豐
小陸是一個證券市場操盤手,這幾年代理了一些私募基金操盤,斬獲頗豐。
2002年的年底,小陸去北京見一個大客戶。偶然發現在自己住的酒店有大拍預展,于是趁沒事就去看看。結果一看就看上了幾個扇面,而價格卻只是幾千元,貴的也不過幾萬元一把。于是,小陸交了兩萬元押金,領取了競買號拍。在拍賣會上,以比較理想的價格買到了看好的幾個成扇,四個扇子一共也就花了不到四萬元。送給客戶兩個,客戶都非常高興。
事過一年,小陸發現,他自己留的那個陸儼少的山水成扇,當初不過花了6600元。但是一年之后,在上海的一次拍賣上差不多的東西,成交價就已經接近3萬了。而自己當初送給客戶的徐操畫的工筆人物的扇子,也漲了不止一兩倍。
這完全是一個有待發掘的金礦啊。2004年,小陸正式開始進入藝術品市場投資。投資兩年來,小陸所買的油畫作品平均漲幅在五倍左右,而扇面平均漲幅超過三倍。當初買的那個陸儼少的扇子,已經有人曾經出價12萬。
小陸說,涉足藝術品拍賣收藏以后,發現比自己做股票期貨賺得還多,這完全是一種快樂的投資。
追求收益是大部分投資者的主要理財思路,當便宜和實用漸漸滲透進入拍賣行業之后,精明的投資者也看出了其中有金可淘。在上個月南京的一次二手房拍賣會上,記者遇到了市民徐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原來在一家國企工作,前幾年因為單位改制丟了“飯碗”,此后做過一些小生意,都是玩“空手道”。有一次在報紙上看見某拍賣公司舉辦房產拍賣會,反正閑著沒事,就跟著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去看房。當時覺得有兩套房子還比較滿意,于是就交了押金。幾天后的拍賣會上,徐先生終于拍到了一套二手房,最主要的是,他覺得價格比外面要低不少,要是轉手賣掉應該有的賺。果真,一個多月后徐先生將拍得的房子賣掉,除了手續費和規費,賺了3萬多。從此以后一發不可收,只要哪里有房產拍賣,徐先生就會見出現在哪里,他告訴記者,到目前,他已經從中獲利20多萬。
拍賣公司的小陳告訴記者,像徐先生這樣的常客不在少數,他們公司每次的房產拍賣都會來幾個“老面孔”。近年來,商品房價格一路攀升,但隨著金融企業和執法部門查封處置的資產集中向社會公開拍賣,且數量逐年增多,拍賣房的價格通常也會比市場價便宜,有時甚至低于市場價的70%至80%。小陳說,拍賣的好處在于它的受眾范圍較廣,過程公開透明,沒有強買強賣,成交價也更貼近市場,因而,參加房產拍賣已經成為市民投資置業的新渠道。
拍賣正在接近市民
周五上午,記者來到南京市商貿局消費服務處采訪,鄭處長向記者介紹,今年,南京的各類拍賣正呈上升趨勢,不少投資者開始選擇進入藝術品、房產、家電、車輛等拍賣會,來拓寬自己的投資渠道。以藝術品市場為例,今年,十竹齋、正大、省拍賣總行、聯合等幾大拍賣公司的藝術品拍賣會接踵而來,僅今年開春的一場藝術品拍賣會,成交額就抵上了南京本土拍賣行過去4年書畫拍賣成交額的總和。“經濟的發展是最根本的因素。”市商貿局服務消費處鄭處長強調說。
鄭處長告訴記者,南京的拍賣行數量已經超過了50家,其中有1/3經營狀況比較理想,很大一部分拍賣逐漸向老百姓開放。3年前,為了讓市民了解拍賣、接近拍賣、感受拍賣,市商貿局曾牽頭數家拍賣公司舉辦了電視拍賣,市民參與熱情很高,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從拍賣公司的情況看,私人物品拍賣逐漸形成了很大的市場,一是私人委托的份額不斷增加,二是個人參與競買也不斷增加。從拍賣標的的主體來看,主要以字畫、古玩為最多,其次就是房產、積壓物資、設備等。
拍賣投資宜做長線
隨著整個拍賣行業的升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準備投入這個行業。一位拍賣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熱衷于參加拍賣會的人群主要包括自己享用、轉手獲利、收藏幾種。投資者如果基于投資理財考慮,拍賣項目可主要集中在藝術品、珠寶、房產等。而且這類投資應當是做長線,想要競得就轉手小賺一筆的想法往往是不可取的。
作為一項投資,淘金拍賣行也會有風險。首先是拍賣前要對實物進行看樣,吃透物品的真實價值、瑕疵、市場行情變化。由于拍賣有個競價機制,有一些競拍者也會在競價時意氣用事,出的價比市場價還高,這就失去了獲利的意義。其次,拍賣只對拍品的現狀負責,沒有售后服務。
市商貿局消費服務處鄭處長在此提醒市民,參加拍賣千萬不要盲目,自己應該有較好的辨別能力。拍賣會上會有許多的低價商品,不要因低價而追捧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如果有切實的需要,也應事先確定自己的心理價位,一旦超過,應當立即停手。(信息來源:今日商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