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全國高校雕塑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06全國高校雕塑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06全國高校雕塑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由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中央美院雕塑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雕塑》雜志社聯合主辦的“2006全國高校雕塑專業畢業生優秀作品展”將于7月9日9:30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花家地)舉行開幕式。教育部主管部門、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中國美協、全國城雕辦、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中國《雕塑》雜志社、中央美院、清華美院以及全國各高校雕塑系的負責人屆時將蒞臨開幕式。展期為一周,至7月16日結束,同時雕塑平臺網(www.dspt.com.cn)將進行網上展覽。
近年來,在全國高校招生連續擴招、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高等藝術院校的雕塑教育也呈現出令人振奮的發展態勢,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培養了一大批熱愛雕塑的專業人才,對此中國《雕塑》雜志給予了充分關注。《雕塑》雜志社已連續兩年出版雕塑專業畢業生作品增刊,及時準確地反映了當年雕塑教育的教學成果,受到了各大院校的高度評價。在此基礎上,《雕塑》雜志社今年聯合相關單位首度推出原作展,旨在更加直觀立體地展現雕塑教學的前沿成果,為莘莘學子們搭建展示其創作才華的空間,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創造機會,同時也為各藝術院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比較借鑒提供堅實的平臺,促進雕塑教學進一步的多元化發展。
此次展覽征集的作品匯聚了本年度雕塑畢業生的精華之作。首先由各藝術院校院系兩級推薦,再經藝委會遴選決定出最后的參展作品。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對此次展覽給予了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有中央美院、清華美院、中國美院、廣州美院、西安美院、四川美院、魯迅藝術學院、湖北美院等全國18所高校約100件作品入選本次展覽。這些作品的創作觀念和形式語言,呈現出極大的豐富性、鮮明的藝術感性和充沛的精神活力。作品從創作手法上有寫實有抽象、有傳統有現代,從材質上有木雕、石雕、陶藝、金屬雕刻等,全面展示了當代雕塑專業大學生多樣的創作個性和優秀的技藝水平。
展覽開幕式后,主辦單位還將以“我們的理念”為主題舉辦教學研討會。在雕塑教育快速膨脹的當下,原本有限的教學資源、已經成型的教學模式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學校如何抓住發展的有利時機同時突破種種制約,在師資、課程、教學內容與方式等問題上進行調整和改革;如何在堅守與開拓、激進與回歸的巨大動蕩中作出清醒的選擇,研討會上來自各高校的專家學者將結合本次展覽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思想理念,總結最新的教學成果,共同促進對雕塑教學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隨后,組委會還將安排參展學生與專家學者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互動。
有比較就有高下之分,為表彰此次展覽中的特別優異者,激勵他們向著更高的藝術境界勇敢攀登,本次畢業展設立了“精衛藝術獎”,屆時將評選出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6名。除了給予獲獎者一定的物質鼓勵之外,對于優秀的參展者,《雕塑》雜志社將為其建立藝術人才檔案,為他們今后的雕塑藝術之路創造更為寬廣的空間。
附:7月9日研討會內容:
一、我們的理想
時間: 10:00—11:45
地點:中央美院學術報告廳(中央美院美術館旁)
方式: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以“我們的理想”為主題進行教學方式探討
內容:全國高等藝術院校雕塑專業畢業生展覽點評及問題透視
通過展覽看各美院教學方式上的差異及優缺點
二、畢業后何去何從?
時間: 13:00—15:00
地點:中央美院學術報告廳(中央美院美術館旁)
方式:專家與學生互動
內容:在整體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根據一些老師和學生的反映,我們了解到很多雕塑專業畢業生都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工作,一直漂著,畢業就等于失業。而且美院學生畢業后,最后能夠堅持走職業雕塑家這一條路的,為數極少,據有關人士透露,中央美院雕塑專業畢業后任從事本專業的學生也僅占不到5%的比例,這還是在各大美術院校中比較高的數據。但是雕塑系每年仍然在按照一定的比例繼續擴招,這種就業率和擴招的矛盾我們應當怎么看待和應對呢?畢業生對前途的迷茫誰能解答呢?盡管中國的雕塑藝術市場正在興起,絕大部分的畢業生對以藝術維生還是缺乏信心,如何鼓勵他們當中真正有才華的堅定地走藝術之路呢?專家們將在這次互動會上對這些問題予以解答。
展覽組委會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朝陽勁松嘉園A座506# 《雕塑》雜志社(100021)
聯系人:陳穩穩、王夢佳
電話: 010-67749920
傳真: 67763749
郵箱:diaosu@vip.163.com
網址:www.dspt.com.cn(信息來源:世藝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