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瑞斯·切克尼個展-萬里無云
勞瑞斯·切克尼個展-萬里無云
勞瑞斯·切克尼個展-萬里無云
勞瑞斯·切克尼個展-萬里無云
日期: 2006年7月14日-8月4日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1樓
開幕時間:7月14日,19:00
主辦: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常青畫廊
繼常青畫廊為意大利藝術家勞瑞斯·切克尼,在北京舉辦的個展《萬里無云》之后,展覽將被邀請至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展出。該展覽還將在巴黎、羅馬和紐約展出,只是在展覽結構和展品組成上會稍有一些調整。確切地說,每到一個城市,藝術家都將在當地尋找收集組成裝置的塑料成分,然后為下一站的展覽進行再設計和組裝,創造出一種基礎成分(比如門)的連續性,這些基礎成分則直接關系到其作為開端、文化制品或象征性成分的意義。
舉辦這一展覽,并不僅僅是向全世界介紹意大利文化,而且還要去理解和吸收其它國家的文化,理解文化差異,達到以展覽為契機,使兩種文化得以相互充實的目的。
FENDI 品牌一直有保護和資助文化藝術事業的良好傳統。此次 FENDI 支持的其實不是一個展覽,而是藝術家的整個巡回展這一文化項目,并將成為藝術家在公共場所制作的大型裝置的推廣者。作為意大利著名的時尚品牌,FENDI 擅長用創新的形式賦予傳統以新的價值,并以此享譽世界。FENDI 選擇切奇尼,是因為兩者之間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一種親合性:兩者盡管處于不同的領域,但卻在材料選擇以及技術研究上都有著同樣敏銳的感覺及濃厚的興趣。
此次展覽中,藝術家將展示兩個大型裝置和與他近期所做的研究有關的新作品。藝術家運用藝術語言和不同的技術,在多種媒介之間進行著實踐。
兩件大型裝置之一,是“空墻-只有門”(“Empty walls-just doors”)。該作品把一個空間的內部分成數個錯綜相通的房間,這些空間之間通過一系列的門相連:門則成為整個裝置的關鍵。按照房間大小放置的雕塑,材料是和那些不同種類不同規格的門所用的材料是一樣的,使用有實際尺寸的模型而制作的,它們盡管真實存在著,但卻如同因削弱而老化的 “存在的虛無”,仿佛成為不可能的門檻,在空間中的柔軟的伸展,從而成為這個空間的物質化的記憶。
穿過這一系列的門,給人以時光停頓之感。在門上,物質是流動的,支撐門的結構屈服了,門的建筑特性被否定了。這些門仿佛是剛剛經歷過災難的日常生活中的景象。門的這種可扭曲性象征著被挫敗的存在。在這其中,現實也被弱化了,在真實與虛擬的錯亂中,現實仿佛永遠停滯。
另外一件在寬闊空間中展示的大型裝置,其設計理念是有機物質的組合性和流動性:從這個角度上講,形態的根基和生物細胞的結構,成為一種設計上的需求,這種需求是由虛擬化的技術可能性以及數字計算所決定的。這個裝置是用5萬個構件通過機械方法組裝起來的,形成了一種懸空的空洞結構。這種設計和制作來源于有機物結構和分子組合,同時,作品本身也成為一個人工有機組織。由此,給觀眾足夠的自由想象空間開放形式,這使得切奇尼的作品可以有多種闡釋方法,但不論是哪種闡釋,最終都會歸結到切奇尼研究的永恒主題之上,也就是:游離于自然與人工之間,并與感知和認知發生關聯。
除上面提到的大型裝置外,展覽中還將展出一系列拼帖畫,使用混合技法繪制的圖畫組合,3D格式的繪畫作品,以及在包含于透明的表面因受熱而變形的包裝中的各式各樣的材料上制作出來的小模型等,體現出藝術家一直在富有詩意的調查和有經驗的可行性之間進行著持續的研究,目標是創造出更為建筑化,更有實用性的大自然。
在勞瑞斯·切克尼(1969年生于米蘭)的作品中,照片、圖畫、雕塑和裝置協調地融合在一起,展現出藝術家所擁有的一種變形的文藝思想,這是最基本的要素。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拼帖畫,細致詳在著細的建筑模型,橡膠制品,經過再創造的旅行汽車,樹上的房子,結構變形的空間,帶著五光十色的透明的表面,等等。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元素的多樣性和形態持續地相互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毀滅”與“重建”交替進行,實現在材料的真實性與虛擬存在相互交替中。
奇尼的作品,不管是照片,還是雕塑, 都明確地表達出“模型”這一廣泛的概念的修改。他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加以再創作,賦予其新的感覺,挑戰參觀者的感知力。藝術家在工作室中制作模型,并根據模型完成自然/虛擬的布置,然后通過仔細的數碼制作,把真實的片段迭加在這種布置之上,從而形成介于合理與荒謬之間的狀態。這種模型化和矛盾的情形我們同樣可以在藝術家根據物品真實規格復制的作品,及其在灰色氨基甲酯乙脂橡膠上再制作的作品中找到:這些物品仿佛是那些實物的幽靈和影子,顯得軟弱無力,甚至可以自行扭曲和彎折,但與此同時,又表現出一種特質,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弱化了物品的物質性,使其更為人性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