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國畫家市場能走多遠
中青年國畫家市場能走多遠
中青年國畫家市場能走多遠
從2004年北京翰海成功推出了一批中青年畫家作品開始,內(nèi)地書畫拍賣市場便拉開了中青年畫家作品行情的序幕。隨后,各地拍賣會都相繼推出一定數(shù)量的中青年畫家作品,短短一年多時間,不少中青年畫家作品的身價已經(jīng)動輒數(shù)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在今年的春季拍賣市場上,又有不少中青年畫家的高價作品涌現(xiàn),如石齊的《羅漢宮》在榮寶獲價335.5萬元;林曉的《觀音像》在崇源以4231.61萬元成交;蓋茂生的《靚麗年華》在榮寶以115.5萬元成交;賈又福的《無邊心潮》在中國嘉德以330萬元拍出……當然畫價迭創(chuàng)天價理應是好事,問題是現(xiàn)在有的中青年畫家個人風格并未成熟,作品價格就出現(xiàn)大幅飆升,從每平尺幾千元一下上升至數(shù)萬元,還有的中青年畫家作品價格已趕超吳湖帆、賀天健、唐云、李苦禪等老一輩名家,對此一些書畫藏家也大呼看不懂。
平心而論,當今中青年畫家潛心于藝術的并不多,有藝術功底和獨特個性的也不多。需要指出的是,買家、藏家在挖掘有潛力的中青年畫家作品時,切不可被一些“包裝”所迷惑。據(jù)了解,許多藏家很注重“著名畫家”、“藝術大師”等稱謂,至于作品的質(zhì)量、風格、品位等卻不管不顧了。事實上,即便老一代大家的作品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精品、小品、應付之作之分。
藝術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尤其是中國畫。它是一門大器晚成的藝術,沒有數(shù)十年筆墨功夫和修養(yǎng),要使自己的作品達到很高的意境,并在中國畫壇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相當困難的。
藝術品不像股票,立馬能變現(xiàn),你如果花10萬元買進一件藝術品,一旦你急于要用錢而賣出,恐怕很難找到合適的買家。民國時期著名鑒藏家、大書畫家溥儒曾藏有一件目前中國最早的書法作品——晉代陸機《平復帖》,當時大收藏家張伯駒看上這張名跡,曾委托中間人去向溥儒說,結果溥儒開價高達20萬大洋。中間人表示如果10萬大洋,愿促成這筆交易,但溥儒說少一分錢不賣。后來,溥儒母親病故,家中急于用錢,于是打算出售陸機《平復帖》,此時張伯駒僅用4萬大洋就將此名跡收入囊中。再如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yè)財團在世界大肆收購世界名畫,若干年后,有的企業(yè)瀕臨倒閉,不得已出售這些畫作,但只能廉價出售,有的甚至連吃進價的一半都沒有,其損失之慘重,讓人刻骨銘心。據(jù)筆者觀察,現(xiàn)在市場上有許多新買家沖進來,他們對某些中青年畫家盲目崇拜,對一些宣傳往往信以為真,最后不惜巨資收購。
目前,中青年畫家作品市場走勢穩(wěn)健的有王明明、賈又福、馮大中、陳永鏘、徐希、何家英等藝術家。而不少中青年畫家作品價格大起大落,有的人為炒作相當嚴重,其價格與藝術嚴重背離,潛在著很大的市場風險。對廣大投資者而言,不妨多關注一些未被市場炒作,作品又有自己的特色,在畫壇又有一定聲譽,但目前價位較低的中青年畫家。還需指出的是,投資中青年畫家作品應立足于中長線,對中青年畫家作品短期炒作往往欲速則不達。(信息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正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