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周退密書法
我看周退密書法
我看周退密書法
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眾多耆宿碩彥中,周退密先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長者。我初識周老是在宗教局工作時,記得靜安寺每舉行佛教活動,常有一位老先生參加,經介紹,遂知他就是對佛學頗有研究的周退密居士。我調文史館工作不久,春潮詩社恢復活動,又了解到他還是一位詩詞高手。據統計從1990年到2001年他創作的絕句,就有一千多首,加上其他詩詞,幾乎每年出一卷。我手頭就有好幾本他的詩詞集。去年詩社舉行吟詩活動時,他和幾位詩友用傳統方法吟誦古典詩詞,聽者無不擊節嘆賞。
所以,當我面對周老的這本書法集時,很自然地將其與先生豐富的經歷和學識聯系起來。周老幼時在寧波家鄉進私塾,在嚴師指點下背誦四書、古文、唐詩。稍長,考入上海中醫專科學校讀書,并拜名醫為師為人治病。而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學,畢業于震旦法學院,成為專業律師。解放初加入教育工會,成為人民教師。1956年應聘哈爾濱外國語學院任教。1964年從黑龍江大學西語系奉調至上海外國語學院工作。“文革”后調“法漢詞典組”參加編寫《法漢詞典》工作達九年。以后又做了幾年教學和研究工作,至68歲時退休。1986年被上海市長聘為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至今已20年。伴隨著他92年不平凡的生活道路,是對知識、學問的孜孜以求和融會貫通。他的書法,功夫在書外。
但周老對書法藝術本身也是下過苦功的。因家學淵源,他家中原有不少碑帖,后來又從上海有正書局、文明書局和商務印書館購回大量珂羅版石印碑帖。聞名滬上的這幾家出版機構所出碑帖,十有八九被他搜集。博覽群書,取法乎上,加上天資聰穎,使他具有對書法獨到的見解和體驗。解放后,他繼續購進碑帖和拓本,從鑒賞、臨摹到自成一體。真、草、篆、隸,人書俱老。
前幾年他所在街道開辦老年書畫班,請他當書法指導,不久又請他擔任區老年大學書法教師,他都樂意為之,視作發揮“余熱”、老有所為。尤其是退休以來他有了更多時間寫作詩詞書法,凌云健筆,老而更成。
周老書法的另一個特點是樸實無華,不搞花拳繡腿,沒有浮躁氣息。他的書法主要與實用結合在一起,書法集中有一部分作品書寫的是他本人的詩詞作品,詩、書相得益彰,從內容和形式的結合上體現了完整的書法形態,也體現了老一輩學人的厚實功底。現在有人把書法當作純藝術,甚至把一些不講筆墨的涂鴉文字也當作藝術創新予以宣揚,未免失之偏頗。書法如果離開了實用性,很可能使它失去傳承文化的本性,從而也失去了書法應有的藝術和審美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周退密等老一輩文化人的書法,在保存中國書法的基本精神,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方面自有其不可忽視的作用。(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吳孟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