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考古出土三大驚喜
武清考古出土三大驚喜
武清考古出土三大驚喜
時間:2006-07-03 15:21:00 來源:
市場
>武清考古出土三大驚喜
 |
首次發現:明確紀年北朝墓葬釉上彩金代瓷像漢代完整窯址
京津高速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武清段齊莊遺址考古發掘以來,備受社會廣泛關注。昨天從市文物遺產保護中心又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從齊莊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了金代釉上彩瓷像;首次發現天津地區有明確紀年的北齊墓葬。在蘭城遺址考古工作人員還發現了一座漢代窯址,這也是目前首次在天津地區內發現的完整的漢代窯址??脊艑<翌A計,隨著京津高速公路建設工程和京津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工程文物保護工作的深入,武清地區還會有更多的運河聚落遺址和北朝時期遺存被發現。
驚喜一北朝兩墓葬佐證1500多年前縣治
北朝火葬墓出土的灰陶罐
令考古工作者最為興奮的是,在齊莊遺址中新發現了兩座北朝時期的墓葬遺存:其中一座為南北向磚棺夫妻合葬墓,這座墓呈長方形,長2.8米,棺室北寬南狹,從墓葬出土層位、墓葬形制及出土遺物判斷,屬于典型的北魏時期墓葬。另一座為火葬墓,灰陶罐上壓兩塊扣合的青磚與紅磚,在墓志磚上明確刻有“大齊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八月廿九日,倉州重合人趙××妻鄭××”全文3行23字,明確說明墓主人的下葬年代、籍貫和姓名。
據介紹,天津北朝時期考古遺存一直發現較少,過去僅在薊縣邦均發現過一座北朝時期墓葬,在大港發現過幾尊北魏時期的青銅造像。此次京津高速公路建設工程考古在武清蘭城遺址發現北朝時期墓葬兩座,在武清齊莊遺址又發現北朝時期墓葬兩座,極大豐富了天津地區北朝時期考古遺存的數量,尤其是北齊紀年墓葬的發現,在天津考古尚屬首次。為建立天津地區北朝時期考古遺存的考古學年代標尺,提供了極為精準的考古學材料,揭開了天津地區北朝時期考古遺存的神秘面紗。
據文獻記載:武清縣治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遷至今武清區泗村店鎮舊縣村附近,一直到明洪武初年,才因避水患又遷至今武清區城關鎮。舊縣作為武清縣治延續時間長達900多年??脊殴ぷ魅藛T說,武清齊莊遺址東距今舊縣村不過4里多,蘭城遺址北距今舊縣村也不過40里左右,因此,在這兩處遺址發現如此豐富的北朝時期墓葬遺存實屬偶然中的必然,也從考古發現的角度佐證了文獻記載中舊縣作為武清縣治的史實。
驚喜二 金代觀音像頭身一體尚存懸念
金代觀音像俑頭及俑身
日前,考古人員在齊莊遺址發現了一件金代觀音像俑頭,色彩艷麗,一段時間來尋找到殘失的觀音俑身,使之恢復完整成為考古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幾天前考古工作者在發掘現場又發現一件金代釉上彩的瓷俑身,雖然歷經600余年,但出土時俑身仍然保持著鮮艷的色彩,雙手隨意低垂,雙腳一高一低,其中一只踩在一朵蓮花上,專家稱,這種坐姿叫作“游戲坐”,十分灑脫。但是通過考古工作者的現場比對研究,由于觀音像的肩部尚沒有找到,所以暫不能肯定兩次發現的金代觀音瓷像屬于同一個體,如果是兩個個體,各自殘缺部分仍待尋找。因此觀音像暫時留下了一個懸念,或許待全部考古發掘結束之后才能水落石出。
據天津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出境鑒定天津站責任鑒定員張安鴿研究員介紹,此次考古發現的金代釉上彩觀音像產于河北磁州窯,造型精美生動、質地比一般的磁州窯細膩滑潤,所施紅、綠、黃、黑彩是經高、低溫兩次燒制,顏色鮮艷活潑,是磁州窯中難得的精品。而通過考古發掘獲得如此精美的觀音瓷像,在天津考古史上尚屬首次,為天津地區運河聚落考古增添了新的素材。
驚喜三 漢代窯址推測周邊存在大型建筑
漢代窯址出土的卷云紋瓦當
在武清區高村鄉蘭城遺址的發掘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座非常完整的漢代窯址,歷史上天津曾發現的最早窯址是西周時期的,最多的是金元時期的窯址,此次在發現的漢代窯址在天津地區還是第一次。整座窯長約5.2米,最寬處為2.4米,布局呈現出操作間、火塘、窯床、三個煙口及煙道。據介紹,根據出土的物品分析,這座窯應該是燒制生活器皿和建筑材料的窯,需燒制的東西是被放在窯床上,然后把火塘的門封死,從操作間加溫。
從這座窯里出土了兩塊較完整的瓦當(建筑材料),呈卷云紋。據介紹,瓦當是中國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個筒瓦的瓦頭,形狀有半圓或圓形,表面多裝飾有花紋或文字。它既有保護房屋椽子免受風雨侵蝕的實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裝飾功能。中國的瓦當最早起源于西周時期,約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模式,并成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構件。早期的瓦當多為半圓形,主要紋飾為獸面紋,后來逐漸向卷云紋等其他紋飾發展。
考古工作人員稱,像蘭城遺址中出土的這兩塊圓形瓦當推測應該是用在大型建筑物上,所以在這片遺址的周圍可能會存在大型建筑物,這需要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來論證。此次發現的這座漢代窯址對研究漢代窯址的構造,以及漢代陶器燒制的過程、技術都有著十分重要作用。(信息來源:每日新報 記者王月、攝影記者趙建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