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文物由來第一流
梅州 文物由來第一流
梅州 文物由來第一流
地處粵東北的廣東梅州,錦繡山川,圍樓流韻,一派純樸溫厚的客家風情。在這里,無論是投資置業的有志者,還是喜歡獵奇的藏寶人,都有流連忘返之感……郭沫若先生就曾賦予梅州“文物由來第一流”的美譽。
而近幾年,梅州收藏更是顯現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不僅涉藏品種廣泛,許多高水平的藏家也脫穎而出。
藏協會員從40人到200人
2003年5月梅州市民間收藏家協會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會員不足40人。三年過去,現在會員近200人。
目前協會下設古陶瓷、古字畫、錢幣、徽章、紙品、古舊鐘表5個專業委員會,每個專業委員會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具特色的研討會、展覽會、藏品交流會。此外,協會還出版了內部交流刊物《嘉應收藏》、《梅州收藏》。
舉辦豐富多彩的收藏活動是梅州市民間收藏協會一大特色。2005年7月,協會在梅州市華僑博物館舉辦了大型“慶七一、迎創優”紅色經典收藏展覽,展品題材廣泛,圖文并茂,得到了廣大市民好評。2006年元月,協會在客都梅縣松口鎮舉辦紅色收藏——毛澤東像章展覽,展期6天,接待游客、觀眾一萬余人次。近日,協會又舉辦了一次中國古陶瓷專題研討會,特別邀請了澳門收藏家協會的有關人士前來講課,數十位收藏愛好者聆聽。
協會成立三年來,最感自豪的是連續兩年被梅州市政府評為2004年度、2005年度梅州市“先進民間組織”榮譽集體,協會會長鄭桓江也連續兩年被評為“先進個人”。
從冷到熱 涉足廣泛
過去的梅州,收藏只是少數人的愛好,別說收藏家,就是收藏愛好者也是屈指可數。改革開放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民對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收藏活動俏然興起,收藏品種也是五花八門,主要有古陶瓷、古字畫、古舊鐘表、客家民俗用品、紅色系列藏品等。現在不少人不僅收藏古玩,還研究古玩,有些甚至成了民間鑒賞家。
近幾年,協會多次受邀無償為公安部門鑒定涉案文物。不僅如此,隨著會員鑒賞水平的提高,他們還發現了不少文物和古跡。最近,一套記錄孫中山逝世后葬事籌備及奉安大典全過程的《總理奉安實錄》在梅州一位藏家手中現身。
此外,也有不少人把收藏作為商業來運作,以藏養藏。梅州現有各種古玩專賣店及家庭式的齋、軒、閣、館等百家以上。
古玩收藏 臥虎藏龍
梅州市民間收藏熱浪撲面,涌現出了許多成就卓著的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程賢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如今,文物收藏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悉心收藏,研究藏品,經常發表研藏心得。近幾年向梅縣圖書館捐贈了5000多冊(套)私人藏書和100余件收藏品。去年他又向梅州市博物館捐贈藏品291件,其中客家民俗藏品64件(套)。
把收藏視為人生最大樂事的協會會長鄭桓江先生,是廣東省著名的老鐘表收藏家和錢幣收藏家。他所收藏的鐘表中相當一部分是珍貴的外國名鐘表,其中瑞士表就達1000多只。
劉小青是一位毛澤東像章收藏家,也是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徽章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他收藏毛澤東像章5000多種,且大部分是精品套章。像這樣的收獲者,在梅州還有很多。(信息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魏金華)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