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千個展分別在臺灣和意大利展出
楊千個展分別在臺灣和意大利展出
楊千個展分別在臺灣和意大利展出
鏡中之像與身后之影——關于楊千的油畫新作
楊千的兩個個展先后在臺灣冥古藝術畫廊(臺中市西區五權一街35號)和意大利米蘭瑪蕊拉畫廊(vialepontina,8milano,Italy)開幕。兩個展覽均展出了他2005和2006年的浴室及水珠系列。
展出時間:
臺灣冥古藝術畫廊 6月24日-7月16日
意大利瑪蕊拉畫廊 6月21日-7月28日
楊千的大部分作品以浴室為布景。作為私密的空間,浴室是我們脫光衣服的地方,是我們被蒸汽包圍的地方。在那里,我們的頭腦變得遲鈍、模糊,卻能體驗到最深層次的觸覺和身體的感受。即使在廁所、酒吧或酒店等這些公共領域里,這也是仍然能夠觸及到我們個人最私密的領地的唯一的空間,那個領地與我們的身體和裸體密切相關。在浴室里,我們是獨處的,遠離他人的視線,但通過鏡子或自己的注視,被微觀地觀察,嚴格地評頭品足,暴露出最極端的不足或內在的脆弱。
在他的畫面中,不同的女性主角自由地走動,自我陶醉又不失自然,在一個有所限制卻又包容萬象空間里,充滿著我們同樣擁有的自己的思想和細小普通的姿勢。一個在擦臉;一個帶著美容面膜;一個在撫摸著自己的皮膚;一個前傾去研究自己容顏的缺陷。這些直接的動作放大了一個更寬泛的精神圖像,因為一旦除去外衣,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在每個鏡子前,每個女人都可能是脆弱的,不堪一擊的。鏡子照出的不只是外貌,也能夠揭示更深層的東西,只有當我們把眼光投向深處時,才能發現自己的靈魂。在漱洗室緊閉的門后,我們可以補妝,以便再次面對外面的世界;我們也可以放聲大哭;我們可以自言自語;我們可以尋找令我們憂心忡忡的原因。這是一個我們和被允許了解我們私密的一面的那些人共處的空間。在這里,我們可以洗去雜質和污點;在這里,可以展開淫蕩的想象;可以感覺到肉體的復活。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盒子,一個裝著我們自己的盒子。
楊千的畫能夠傳遞這一點,盡管他們只是反射的圖像,而且被蒸汽和水滴所模糊,水滴似乎是淚滴,或是從身體滑落下來的水滴,或停留在玻璃上的蒸汽,暗示著一種被需要或體會到的孤獨。這些圖像從來都不庸俗,大部分時候,他們是充滿快感的,他們的色情使得這些作品特別地溫暖。藝術家使用的是冷的色調,通常是藍色或綠色的色系,但畫面散發出這些場所具有的溫暖的氣息,和靈魂深處的溫情。充滿詩意的筆觸,和人性的角度超越了具體的線條和形狀,他們讓觀眾著迷的同時打動他們的心靈,卻不至于戳穿真相。也許這樣能夠更容易找回我們自己,因為這些是如此簡單和普通的場景,以至于它們自然而然地歸屬于我們。
楊千在創作中所使用的另外一個能夠使他的作品更加吸引人或有趣的策略是技術上的。楊千把他的對象拍成照片,然后在繪畫的過程中重新演繹這些圖像。他配合繪畫和攝影,結合其中之一在技術上的精確以及另一方的細微差別和實用性。他畫出照片中偷拍到的景象,并用筆觸把他們個性化。一層又一層,疊加的過濾層遮避了一個本來過于真實的圖像:這種將簡單的場景完美化的目的是讓生活變成藝術。這也許是一個藝術家的需要,需要在日常中尋找絕對,需要裝飾這個世界,以及周圍的背景,需要捕捉所有事物、每個形狀和每個人中的美。然而,正如尼采所說的,“藝術使人們不至于在現實中死亡。”
藝術家探討他的對象的方式并不是從一個簡單的旁觀者或描述者的角度出發,他的分析源自一種視覺上的敏感,思想和情感的直覺在此基礎上轉化成存在主義的思考。他本身也發生了這種過程,這就是為什么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他自己變成繪畫的對象,從鏡子里反射出來,舉著照相機或被他模糊不清的手勢攪得心煩意亂,作為一個成熟男人和成功藝術家良心的自省,生命中瞬間的自我分析:“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我朝哪里去?“
這是楊千已經開始著手在畫的下一個三聯畫的概念和題目。這些疑問正好和中國當代藝術既狂熱而又不確定的現狀相呼應。前幾年,楊千一直住在美國,在那里他和另外一種區別與中國的現實和藝術氛圍發生關系。幾年前,他回到北京,在北京,他又重新進入了那些已經在國內外取得成功的畫家所形成的圈子。在這期間,他親身體驗并見證了中國進入國際的視野并一躍成為最活躍的藝術中心之一。快速劇烈的變遷把集體的熱情和個人的不確定性推到人人都質問自己命運的地步。很多夢想已經成真,美術館、畫廊和文化機構爭相尋找這些藝術家,而藝術家不清楚下一步應該怎么走。我們正在跑向哪里?楊千停住腳步,思考并好奇地質疑那些想要尋找下一步的人,帶著向前進的欲望,并被等待著他的前景所驚喜。
如果對于未來的預測只是疑問,最好還是著眼于現在,著眼于與當代社會相關的方方面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探索現代的主題和表現手法,并以新的形式和內容實現了一系列的作品。他們是“動力學繪畫”,即是把繪畫裝裱在由馬達和傳感器控制的機械框架上的裝置。如果靠近作品,圖像就會滑向一邊,露出后面的另一張圖像。這些圖像的主題與現實息息相關:站在妻子一旁的丈夫正準備迅速地走到情人的旁邊;作為離婚受害者的孩子被爸媽互相推托;一個美麗的女人被克隆成兩個。這些都是小小的窗戶,透過他們可以目睹時代的變化,顛覆和煩擾一個國家價值和活力的方方面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改變,和判斷標準的動搖。社會不斷發展,而藝術是一面鏡子,引起人們的思考。這個歷史的過程是根本的,中國的開放和變化既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又著實令人擔憂。最主要的問題和呼聲來自于沒有人能夠斷言在即將到來的未來會發生什么。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對這一事實保持清醒,不被局限,應該充分了解并決定朝哪個方向發展。(信息來源:世藝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