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真成墓志歸國記
井真成墓志歸國記
井真成墓志歸國記
時間:2006-07-01 16:04:00 來源:
市場
>井真成墓志歸國記
 |
2005年中國在日本巡回舉辦了《遣唐使展》,一股遣唐使熱潮席卷東瀛。是年9月下旬,日本天皇明仁偕皇后在王毅大使陪同下,參觀了遺唐使展覽,并仔細觀賞了首次發現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圍繞井真成墓志的發現并在日本展出,日本各媒體作了大量報道和評論,專家學者紛紛著書立說探討分析,民間還成立了“市民研究會”。應日方的請求,今年5月下旬,陜西省文物部門向井真成的故鄉日本大阪府藤井寺市贈送了井真成墓志(復制品),并再次引發日本社會各界的關注。
據歷史考證,井真成與玄昉、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等日本遣唐使是同時代人。陜西發現的這塊墓志是日本遣唐使的首例實物明證。墓志為漢白玉質,蓋頂篆書“贈尚衣奉御井府君墓志之銘”,墓志全文171字,記載此位遣唐使姓井、字真成,國號日本。稱他“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蹈禮樂,習衣冠,束帶(立)朝”。可惜因患急病,于唐開元22年(公元734年)去世,享年36歲。唐玄宗十分痛惜,特追封他為尚衣奉御(管理皇帝服飾的五品官員),并撥款為此官人舉辦隆重葬禮。墓志上還刻有“客死他鄉,魂歸故里”等字樣。
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古代中國尤其是唐代文明曾對日本文化的形成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日本朋友普遍認為,墓志表明遣唐使為“尚衣奉御”,顯示了中國唐代對日遣唐使的高度重視和友好。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平山郁夫說:“井真成墓志表明日中兩國早在一千多年之前就有著十分頻繁和高水平的交流,是遣唐使將中國的文化、佛教、藝術等帶回日本并影響至今?!薄艾F在日中兩國更應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以加強兩國的友好關系”。
為何如此關注和熱情
大阪府是井真成的原籍,故對井真成墓志之事尤為關切和熱情,特向中國提出希望得到墓志(復制品)的心愿,得到應允后非常高興,并特意在井真成的故鄉大阪府藤井寺市布置了永久供奉展出的展廳。
5月18日,陜西文物代表團專程赴日,向日方贈送井真成墓志(復制品)和墓志原件拓片。大阪府副知事、藤井寺市長、大阪府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等出席受贈儀式,并表示了對中國政府的真誠謝意。當日下午,在大阪府住吉大社冒雨舉行了隆重莊嚴的恭迎墓志及安靈儀式。5月21日,風和日麗。井真成的家鄉——大阪府藤井寺市舉行儀式,恭迎1300年前的老祖先、遣唐使井真成“魂歸故里”。他們裝飾了花車,裝載了墓志,穿戴了專門制作的衣飾,高舉彩旗,敲鑼打鼓,在市里游行,氣氛有如節日般喜慶。一位青年裝扮成井真成,身著唐朝官服,頭戴烏紗,手持笏板,被男女老少簇擁著,走在游行隊伍的前頭。頭發花白、年逾六旬的大阪府日中友協副會長大喜先生,跑前跑后張羅著,忙得滿頭大汗。之后,在該市的市民學?!蛔T大的航船模樣的樓宇建筑里,舉行了井真成墓志(復制品)安放、展出儀式,藤井寺市長井關和彥和陜西文物代表團團長馬力分別致辭,表達了良好的祝愿。日方還安排了演講會,馬力團長向日本聽眾作了中國專家學者對井真成等遣唐使考證的講解。
交談中,大阪府藤井寺市官員談到為何對井真成墓志之事如此關注和熱情,其緣由有三:其一,人們普遍知道歷史上日本曾向中國選派遣唐使,學習中國的文化,但一直沒有實物依據,而新近發現的井真成墓志是日本遣唐使的首例實物,眼見為實,故而引起日本國民的廣泛關注;其二,從墓志中得知井真成于1300年前渡海遠赴中國留學,受到大唐皇室厚愛,可惜英年早逝,客死他鄉,如今墓志重見天日,并得以受贈回國,是他魂歸故里的機緣,故鄉人念及先祖的事跡,既感激又動情;其三,藤井寺市以前因棒球而聞名國內外,現此項目日漸衰微,棒球場也將改作它用,此時恰逢井真成墓志發現并歸來,該市期望以此作為新的城市標志和品牌。
歷史令人們深思
在受贈儀式上,大阪府副知事木尾本德彥提出:“希望大阪與中國的交流今后能更深一步”,藤井寺市長井關和彥表示:“墓志和拓片將作為本市的珍藏品,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深日中友好關系?!碧倬率泄в怪镜挠涡薪Y束時,日本民眾爭相與我代表團合影留念。在各種場合,用中文說“謝謝”、“您好”、“辛苦了”成了日本朋友競相表達的方式。而“兵馬俑”則成了代表中國陜西最簡潔、最知名、最通用的名片。
雙方相處時,除了通過翻譯,有時還可以通過書寫漢字進行交流,看到大街小巷俯仰可見的漢字和以漢字為基礎衍變出來的日本文字,看到酷似中國古代建筑的寺廟、樓閣,公眾場合的牌匾、楹聯和個人收藏的漢字書法作品,不免使人有“身在異鄉不知是客”的感覺。接待陪同我們的藤井寺市總務部秘書課課長間隆彥,還專程驅車回家拿出珍藏的中國白酒,頗有幾分炫耀地要用它來款待中方客人。這些都不由得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日本受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覺察到這跨越千年的文化情緣和當代中日雙方經貿與文化關系的密不可分。
眾多日本媒體對井真成墓志的發現和中方贈送墓志之舉反響強烈,報道積極。有不少媒體還透過此事深入探討如何推動日中關系改善。一些媒體期待以此喚起日本政治界和廣大國民對兩國歷史深刻回顧與反思。許多媒體報道了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平山郁夫的講話:“井真成墓志告訴我們,當年日本的年輕人不惜犧牲生命渡海求學,且受到大唐國人的厚愛,兩國間的這種友好關系源遠流長。墓志在日本展出將令人們深思東亞的歷史和未來?!薄睹咳招侣劇贩Q中方贈送墓志之舉為“日中友好的象征”。《朝日新聞》記者在藤井寺市幽思古今:“1300年前的這條街道上因為一種‘緣分’,使我們可以和中國古都的人民共享歡樂,希望這種友好交流的溫情之風能夠吹入當前的日中關系。”在刊登中國向大阪府贈送井真成墓志(復制品)報道的5月20日《朝日新聞》上,同時還登載了日本國內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質疑、批評文章和照片。(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馬守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