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核雕“玩”出財富
收藏核雕“玩”出財富
收藏核雕“玩”出財富
提起核雕,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魏學伊的《核舟記》,文中明代天啟年間常熟藝人王叔遠在一枚小橄欖核上雕出蘇東坡泛舟赤壁的故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這也顯示出早在明代,核雕就已經成為一種非常珍貴的藝術品。到了清代,核雕的身價更是倍增。據說,當時核雕名家杜士元的一枚核桃雕“東坡游赤壁”價值五十兩銀子。目前,在拍賣市場上出現的核雕,主要分為兩類:果核(包括桃核、橄欖核、杏核、櫻桃核、楊梅核)和核桃雕刻,其中果核雕刻又是目前拍賣市場上最為常見的,題材除了“核舟”外,還有羅漢、八仙、漁家樂、十二生肖、竹林七賢、松下老人等。目前國內收藏界對核雕的收藏沒有多少人重視,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不妨可以關注這一類“偏門”,特別是從這幾年的核雕拍賣市場價格來說,并沒有體現核雕的真正價值。在國外,核雕的拍賣成交價高出國內拍賣成交價幾十倍、上百倍。
明末清初核雕藝術進入皇宮和官宦之家,受到皇帝、后妃及達官顯貴們的賞識,微雕作品身價倍增。當時涌現出一大批核雕藝人。評價一件核雕作品,不僅要刀法流暢爽利,核上雕刻的圖案毫發畢現,神形俱備,有呼之欲出之感,更要其包漿烏光锃亮。2004年上海敬華春拍賣時,有一件清代的核雕羅漢,雖然只有一粒,但是上面鏤雕十八羅漢形象各異,特別是褐色包漿更是顯示出其歷史之悠久,成交價達到了肆萬肆千元。
所謂包漿,是經過藏家成千上萬次把玩和擦拭,形成一層自然陳舊光澤,使得核雕烏光锃亮。經過玩家的把玩,核雕會隨著年代的推移,逐漸會產生表里如一的深橘紅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包漿,其顏色呈橘紅色和黑紅色,這種顏色用酒精擦會脫落。這也是為什么核雕的價值是玩出來的重要原因。一件核雕作品即便沒有雕刻者的名字,但如果有烏光锃亮的包漿,依然可以有很高的價值。核雕是純手工雕刻而成的,一件雕工精細的核雕,工藝美術大師需要一個月至四個月才能完成。每個核雕大師一輩子創作的作品很少,所以留傳于世的核雕精品更少。據全國各地的收藏愛好者說,目前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上很難得見到明清時期的核雕。
目前核雕藏品的拍賣可以說剛剛才起步,當前所拍賣的價格并沒有體現核雕的稀有性。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我們預言,再過數年,精美的明清核雕微雕藝術品一定會受廣大收藏家們的發現和重視,到時候的拍賣價格肯定會比現在所拍的價格升值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明清時期,核雕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讓無數收藏家和投資者驚嘆入迷,目前的市場行情也會日趨看好。當前對于廣大收藏家和投資者來說,不妨大膽到拍賣會上去“撿漏”,覓得一、兩串雕刻精湛的核雕作品,通過自己的把玩將來定會得到豐厚的經濟回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